缩略词表 | 第1-5页 |
中文摘要 | 第5-7页 |
英文摘要 | 第7-9页 |
1 前言 | 第9-23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1.2 前人研究进展 | 第10-21页 |
1.2.1 缓慢生长法离体保存 | 第10-12页 |
1.2.1.1 保存技术 | 第10-11页 |
1.2.1.2 影响缓慢生长法离体保存的非技术因素 | 第11-12页 |
1.2.2 超低温保存 | 第12-15页 |
1.2.2.1 基于冷冻诱导脱水的超低温保存法 | 第12-14页 |
1.2.2.2 基于玻璃化的超低温保存法 | 第14-15页 |
1.2.3 果树种质资源的离体保存与存在问题 | 第15-16页 |
1.2.4 离体保存过程中的遗传变异 | 第16-21页 |
1.2.4.1 影响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因素 | 第16-17页 |
1.2.4.2 离体保存过程中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监测 | 第17-19页 |
1.2.4.3 缓慢生长法离体保存过程中的遗传变异 | 第19页 |
1.2.4.4 超低温保存过程中的遗传变异 | 第19-20页 |
1.2.4.5 不同保存方法的遗传稳定性比较 | 第20-21页 |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第21-23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3-37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23-24页 |
2.2 试验原理和方法 | 第24-37页 |
2.2.1 试验原理 | 第24-27页 |
2.2.1.1 细胞大小形态标记用于相关研究的试验原理 | 第24-26页 |
2.2.1.2 柑桔单细胞姊妹系的建立原理及技术路线 | 第26页 |
2.2.1.3 程序性细胞死亡检测原理 | 第26-27页 |
2.2.1.4 MSAP技术检测DNA甲基化状况变化的原理 | 第27页 |
2.2.2 试验方法 | 第27-37页 |
2.2.2.1 原生质体相关操作 | 第27-28页 |
2.2.2.2 柑桔胚性愈伤组织的培养与再生 | 第28-29页 |
2.2.2.3 果树组培材料的离体保存 | 第29-31页 |
2.2.2.4 果树组培材料的遗传分析 | 第31-37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7-68页 |
3.1 柑桔胚性愈伤组织的组织培养 | 第37-39页 |
3.1.1 柑桔胚性愈伤组织的体细胞胚发生和DNA甲基化 | 第37-38页 |
3.1.2 暗柳橙胚性愈伤组织的胚状体器官发生两步再生途径 | 第38-39页 |
3.2 材料的建立和方法学研究 | 第39-50页 |
3.2.1 暗柳橙单细胞姊妹系的建立 | 第39-41页 |
3.2.2 柑桔胚性愈伤组织有丝分裂指数的活体测算 | 第41-43页 |
3.2.3 柑桔胚性愈伤组织倍性组成的活体判断及多倍体分离 | 第43-44页 |
3.2.4 各种组培材料的缓慢生长法离体保存 | 第44-47页 |
3.2.5 各种组培材料的超低温保存 | 第47-50页 |
3.3 离体培养和保存过程中的遗传变异 | 第50-61页 |
3.3.1 柑桔胚性愈伤组织继代培养与再生过程中的遗传差异 | 第50-53页 |
3.3.2 柑桔愈伤组织中染色体变异的细胞遗传学机制以及多倍体变异细胞的控制 | 第53-56页 |
3.3.3 缓慢生长法离体保存过程中的遗传变异 | 第56-58页 |
3.3.4 各种材料超低温保存过程中遗传变异 | 第58-61页 |
3.3.5 外源基因在离体保存过程中的遗传稳定性 | 第61页 |
3.4 各种组培材料的再生(或分化)与DNA甲基化 | 第61-68页 |
3.4.1 柑桔胚性愈伤组织的胚状体再生能力与DNA甲基化 | 第61-63页 |
3.4.2 缓慢生长法离体保存过程中DNA甲基化变化与保存材料的再生(或分化) | 第63-65页 |
3.4.3 超低温保存过程中的DNA甲基化变化与保存材料的再生(或分化) | 第65-68页 |
4 讨论 | 第68-73页 |
4.1 柑桔细胞大小形态标记的应用 | 第68页 |
4.2 保存方法的建立 | 第68-69页 |
4.3 不同保存方法中的遗传变异 | 第69-71页 |
4.4 DNA甲基化与组培材料的再生和分化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2页 |
图版和图版说明 | 第82-103页 |
致谢 | 第103-104页 |
发表的有关文章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