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10页 |
| Abstract | 第10-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25页 |
| ·金属材料的强化机制 | 第12-14页 |
| ·细晶强化 | 第12-13页 |
| ·沉淀和弥散强化 | 第13页 |
| ·固溶强化 | 第13-14页 |
| ·纳米结构钢铁材料 | 第14-16页 |
| ·纳米结构钢铁材料的力学性能 | 第16-19页 |
| ·硬度 | 第17页 |
| ·强度 | 第17-18页 |
| ·延展性 | 第18页 |
| ·变形机制 | 第18-19页 |
| ·纳米结构钢铁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19-21页 |
| ·惰性气体冷凝和原位加压法 | 第19页 |
| ·高能球磨法结合加压成块法 | 第19-20页 |
| ·大塑性变形法 | 第20-21页 |
| ·非晶晶化法 | 第21页 |
| ·铝热反应熔化法 | 第21-23页 |
| ·铝热反应熔化法制备纳米结构材料 | 第21-23页 |
| ·铝热反应熔化法的优点 | 第23页 |
| ·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3-25页 |
|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4页 |
| ·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24-25页 |
| 第2章 铝热法制备的纳米纯铁力学性能的研究 | 第25-34页 |
| ·实验过程 | 第25-27页 |
| ·实验结果 | 第27-31页 |
| ·布氏硬度 | 第27页 |
| ·压缩性能 | 第27-28页 |
| ·拉伸性能 | 第28-31页 |
| ·结果讨论 | 第31-32页 |
| ·结论 | 第32-34页 |
| 第3章 铝热法制备纳米/微米双相20钢和45钢的力学性能研究 | 第34-50页 |
| ·铝热法制备的纳米/微米双相20钢的力学性能研究 | 第34-41页 |
| ·实验过程 | 第34-35页 |
| ·实验结果 | 第35-39页 |
| ·布氏硬度 | 第35页 |
| ·压缩性能 | 第35-36页 |
| ·拉伸性能 | 第36-39页 |
| ·结果讨论 | 第39-41页 |
| ·铝热法制备纳米/微米双相45钢力学性能的研究 | 第41-48页 |
| ·实验过程 | 第41页 |
| ·实验结果 | 第41-46页 |
| ·布氏硬度 | 第41-42页 |
| ·压缩性能 | 第42-43页 |
| ·拉伸性能 | 第43-46页 |
| ·结果讨论 | 第46-48页 |
| ·碳含量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8页 |
| ·结论 | 第48-50页 |
| 第4章 铝热法制备的纳米结构T8钢力学性能的研究 | 第50-57页 |
| ·实验过程 | 第50页 |
| ·实验结果 | 第50-54页 |
| ·布氏硬度 | 第50-51页 |
| ·压缩性能 | 第51-52页 |
| ·拉伸性能 | 第52-54页 |
| ·结果讨论 | 第54-55页 |
| ·碳含量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55-56页 |
| ·结论 | 第56-57页 |
| 第5章 铝热法制备纳米共晶相白口铸铁性能的研究 | 第57-74页 |
| ·含碳量对纳米共晶白口铸铁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57-63页 |
| ·实验过程 | 第57-58页 |
| ·实验结果 | 第58-62页 |
| ·维氏硬度 | 第58页 |
| ·压缩性能 | 第58-59页 |
| ·拉伸性能 | 第59-62页 |
| ·结果讨论 | 第62-63页 |
| ·不同底材对纳米共晶相亚共晶白口铁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63-69页 |
| ·实验过程 | 第63-64页 |
| ·实验结果 | 第64-67页 |
| ·维氏硬度 | 第64页 |
| ·压缩性能 | 第64-65页 |
| ·拉伸性能 | 第65-67页 |
| ·结果讨论 | 第67-69页 |
| ·铜底材亚共晶白口铸铁的摩擦磨损性能和高温拉伸性能研究 | 第69-72页 |
| ·铜底材纳米共晶结构亚共晶白口铁的摩擦磨损性能 | 第69-71页 |
| ·实验过程 | 第69-70页 |
| ·实验结果 | 第70页 |
| ·结果讨论 | 第70-71页 |
| ·铜底材亚共晶白口铁的高温拉伸性能 | 第71-72页 |
| ·实验过程 | 第71-72页 |
| ·实验结果 | 第72页 |
| ·结果讨论 | 第72页 |
| ·结论 | 第72-74页 |
| 结论 | 第74-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 致谢 | 第80-81页 |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