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起搏心电图分析方法的研究
第一章 绪论 | 第1-18页 |
§1.1 前言 | 第9-13页 |
§1.2 起搏心电分析概况 | 第13-15页 |
§1.2.1 国内外现状 | 第13页 |
§1.2.2 起搏心电图分析内容及方法 | 第13-14页 |
§1.2.3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 第14-15页 |
§1.3 本文研究工作的目的和内容 | 第15-18页 |
上篇 起搏心电图分析的方法 | 第18-47页 |
第二章 起搏心电数据库的建立 | 第19-31页 |
§2.1 前言 | 第19-20页 |
§2.2 数据库的生成系统 | 第20-25页 |
§2.2.1 基本要求及步骤 | 第20页 |
§2.2.2 硬件系统 | 第20-21页 |
§2.2.3 软件系统 | 第21-23页 |
§2.2.4 服务程序 | 第23-25页 |
§2.3 数据库样本的补充 | 第25-30页 |
§2.3.1 方法 | 第26-27页 |
§2.3.2 样本类型 | 第27-28页 |
§2.3.3 样本片段 | 第28-30页 |
§2.4 数据库的内容 | 第30-31页 |
第三章 起搏心电图分析的方案 | 第31-35页 |
§3.1 起搏心电图分析的工程问题 | 第31-33页 |
§3.1.1 专家分析起搏心电图 | 第31-32页 |
§3.1.2 起搏心电图分析问题的工程表述 | 第32-33页 |
§3.2 起搏心电图分析的方案 | 第33-35页 |
第四章 起搏心电图的诊断图 | 第35-47页 |
§4.1 研究概况 | 第35-36页 |
§4.2 单腔起搏心电诊断图 | 第36-39页 |
§4.3 双腔起搏心电诊断图 | 第39-43页 |
§4.4 频率自适应起搏心电诊断图 | 第43-44页 |
§4.5 软件的使用 | 第44-47页 |
下篇 起搏心电图分析的工程实现 | 第47-100页 |
第五章 起搏心电图的分析方法的研究 | 第48-93页 |
§5.1 起搏脉冲的提取 | 第48-59页 |
§5.1.1 脉冲特点 | 第49-50页 |
§5.1.2 实验样本构造 | 第50-51页 |
§5.1.3 高通滤波 | 第51-55页 |
§5.1.4 匹配滤波 | 第55-59页 |
§5.2 QRS复合波的检出 | 第59-67页 |
§5.2.1 QRS复合波检出概况 | 第59-62页 |
§5.2.2 QRS复合波的检出 | 第62-65页 |
§5.2.3 匹配滤波 | 第65-67页 |
§5.3 神经网络用于ECG聚类分析 | 第67-83页 |
§5.3.1 神经网络的基本情况 | 第67-71页 |
§5.3.2 神经网络模型的选择 | 第71页 |
§5.3.3 ART2网络模型 | 第71-78页 |
§5.3.4 ART2算法的改进 | 第78-79页 |
§5.3.5 软件实现 | 第79-83页 |
§5.4 起搏心电图的综合分析 | 第83-93页 |
§5.4.1 综合分析的意义 | 第83页 |
§5.4.2 单腔起搏心电图的综合分析 | 第83-87页 |
§5.4.3 双腔起搏心电图的综合分析 | 第87-92页 |
§5.4.4 综合分析的结果 | 第92-93页 |
§5.5 软件性能测试和实验结果 | 第93-100页 |
§5.5.1 软件性能的测试 | 第93-94页 |
§5.5.2 实验结果 | 第94-10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讨论 | 第100-105页 |
§6.1 总结 | 第100-103页 |
§6.2 讨论 | 第103-105页 |
致谢 | 第105-106页 |
发表的文章 | 第106-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