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轭环填料萃取塔的性能研究及数学模型
一、文献综述 | 第1-21页 |
·塔填料发展简介 | 第11-12页 |
·填料塔中液—液传质的特点 | 第12-13页 |
·填料塔中萃取过程的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填料萃取塔的描述传质行为的数学模型 | 第17-19页 |
·填料萃取塔中轴向返混的成因 | 第17页 |
·描述轴向返混的模型 | 第17-18页 |
·轴向混合测定方法 | 第18-19页 |
·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9-21页 |
二、理论部分 | 第21-30页 |
·填料萃取塔中的分散相存留分数 | 第21-25页 |
·特性速度和液泛速度以下的分散相存留分数 | 第22-23页 |
·液泛时的分散相存留分数 | 第23-24页 |
·传质方向对分散相存留分数的影响 | 第24页 |
·填料萃取塔中的液泛速度 | 第24-25页 |
·填料萃取塔中的传质 | 第25-30页 |
·传质过程分析 | 第25-27页 |
·填料萃取塔中的液滴大小 | 第27页 |
·传质界面面积 | 第27-28页 |
·体积传质系数关联式 | 第28页 |
·填料萃取塔中的轴向混合 | 第28-30页 |
三、实验部分 | 第30-38页 |
·实验装置与流程图 | 第30-31页 |
·实验填料 | 第31-33页 |
·实验体系 | 第33-35页 |
·实验技术 | 第35-38页 |
·浓度测定方法 | 第35页 |
·稳态浓度剖面的测定 | 第35-36页 |
·分散相存留分数的测定 | 第36-37页 |
·液泛速度测定 | 第37-38页 |
四、传质过程的数学模型 | 第38-53页 |
·柱塞流模型 | 第38页 |
·扩散模型与解法 | 第38-41页 |
·浓度剖面的拟合方法 | 第41-45页 |
·扩散模型的修正与解法 | 第45-53页 |
·修正模型的提出 | 第45-47页 |
·修正模型的数据处理 | 第47-50页 |
·修正模型要点 | 第50-53页 |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3-85页 |
·散堆填料萃取塔的两相流动特性研究 | 第53-62页 |
·无传质条件下四种填料的两相流动与存留分数关系 | 第53-58页 |
·四种填料的液泛速度比较 | 第58-60页 |
·传质方向对存留分数的影响 | 第60-61页 |
·两相流动数据的关联结果 | 第61-62页 |
·散堆填料萃取塔的传质性能研究 | 第62-68页 |
·传质性能比较方法 | 第62-63页 |
·四种填料表观传质单元高度测试结果 | 第63-67页 |
·四种填料的表观传质单元高度比较 | 第67-68页 |
·四种填料的表观传质单元高度关联结果 | 第68页 |
·浓度剖面的拟合结果 | 第68-81页 |
·连续相Pe_x及“真实”传质单元高度拟合结果 | 第68-79页 |
·分散相Pe_y拟合结果 | 第79页 |
·不同拟合方法的拟合结果比较 | 第79-80页 |
·即时表观体积传质系数K_(oxpl)a拟合结果 | 第80-81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81-83页 |
·两相流动性能结果分析 | 第81-82页 |
·传质性能结果分析 | 第82页 |
·体积传质系数沿塔高变小的原因分析 | 第82-83页 |
·扩散模型和修正模型的比较分析 | 第83页 |
·填料萃取塔的设计方法 | 第83-85页 |
六、结论 | 第85-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符号说明 | 第8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