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6页 |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超高性能混凝土配置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制备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原理 | 第13-15页 |
·制备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技术途径 | 第15-16页 |
·活性矿物微粉及其活性测试方法 | 第16-18页 |
·活性矿物微粉及特性 | 第16-17页 |
·矿物微粉活性测试方法介绍 | 第17-18页 |
·近期国内外超高性能混凝土配置技术研究成果 | 第18-23页 |
·国外不同学者提出的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 第18-21页 |
·密实度模型的发展现状 | 第21-22页 |
·超高性能混凝土配制思路的提出 | 第22-23页 |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第23-26页 |
·研究目的 | 第23-24页 |
·研究的内容 | 第24-26页 |
第2章 可压缩堆积模型及比强度法 | 第26-42页 |
·可压缩堆积模型 | 第26-37页 |
·引言 | 第26-27页 |
·CPM 模型 | 第27-34页 |
·Ф值最小解问题 | 第34页 |
·多相混合体系转化为一个多粒级颗粒体系的计算 | 第34-35页 |
·CPM 模型中各参数的设定和试验方法 | 第35页 |
·CPM 模型的计算程序实现 | 第35-37页 |
·比强度法及修正 | 第37-41页 |
·比强度法 | 第37-40页 |
·比强度法的修正 | 第40-41页 |
·小结 | 第41-42页 |
第3章 试验设计及试验结果 | 第42-51页 |
·原材料及性能 | 第42-43页 |
·试验设计 | 第43-48页 |
·设计思路 | 第43-44页 |
·骨料堆积密实度试验 | 第44-46页 |
·胶凝材料堆积密实度试验 | 第46-47页 |
·试验配比的设计及性能测试方法 | 第47-48页 |
·试验结果 | 第48-50页 |
·小结 | 第50-51页 |
第4章 堆积密实度模拟火山灰效应研究 | 第51-67页 |
·矿物微粉堆积密实度模拟火山灰效应的合理性研究 | 第51-54页 |
·单掺时矿物微粉火山灰效应和活性指数的研究 | 第51-54页 |
·矿物微粉堆积密实度模拟火山灰效应的合理性 | 第54页 |
·双掺时堆积密实度模拟火山灰效应和复合火山灰效应的研究 | 第54-66页 |
·含SF 时堆积密实度模拟火山灰效应和复合火山灰效应的研究 | 第55-60页 |
·无SF 时堆积密实度模拟火山灰效应和复合火山灰效应的研究 | 第60-66页 |
·小结 | 第66-67页 |
第5章 堆积密实度与火山灰效应的关系拟合 | 第67-78页 |
·含SF 时堆积密实度与火山灰效应的关系拟合 | 第67-72页 |
·堆积密实度贡献值与火山灰效应强度贡献率的关系拟合 | 第67-70页 |
·复合堆积密实度贡献率与复合火山灰效应强度贡献率的关系拟合 | 第70-72页 |
·无SF 时堆积密实度与火山灰效应的关系拟合 | 第72-77页 |
·堆积密实度贡献值与火山灰效应强度贡献率的关系拟合 | 第72-74页 |
·复合堆积密实度贡献率与复合火山灰效应强度贡献率的关系拟合 | 第74-77页 |
·小结 | 第77-78页 |
第6章 配合比设计方法及实例 | 第78-82页 |
·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 | 第78-80页 |
·配合比设计实例 | 第80-81页 |
·小结 | 第81-82页 |
结论 | 第82-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