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25页 |
·引言 | 第9页 |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状况 | 第9-11页 |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与性能特点 | 第11-12页 |
·锂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 | 第12-16页 |
·正极材料 | 第13页 |
·负极材料 | 第13-16页 |
·碳基材料 | 第13-15页 |
·锡基材料 | 第15页 |
·硅基材料 | 第15-16页 |
·负极材料 Li_4Ti_5O_(12) 的研究进展 | 第16-24页 |
·Li_4Ti_5O_(12) 的结构与电化学性能 | 第16-18页 |
·Li_4Ti_5O_(12) 的制备方法 | 第18-21页 |
·Li_4Ti_5O_(12) 的掺碳改性 | 第21-22页 |
·Li_4Ti_5O_(12) 在电化学器件中的应用 | 第22-24页 |
·实验目的及意义 | 第24-25页 |
2 实验 | 第25-32页 |
·原料和设备 | 第25页 |
·实验设备 | 第25页 |
·样品制备 | 第25-26页 |
·Li_4Ti_5O_(12) 的合成 | 第25-26页 |
·Li_4Ti_5O_(12) 改性样品的合成 | 第26页 |
·样品的测试与表征 | 第26-28页 |
·残碳量的检测 | 第26页 |
·X-射线衍射 | 第26-27页 |
·扫描电子显微镜 | 第27页 |
·激光粒度测试 | 第27页 |
·热分析测试 | 第27-28页 |
·电性能测试 | 第28-32页 |
·电极的制备 | 第28-29页 |
·对电极 | 第29页 |
·隔膜 | 第29页 |
·电解液 | 第29页 |
·电池的组装 | 第29-32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2-71页 |
·球磨工艺对粒度的影响 | 第32-34页 |
·L i / Ti 原子比对材料结构的影响 | 第34-35页 |
·合成温度对材料的影响 | 第35-41页 |
·前躯体的热重-差热分析 | 第35-36页 |
·对结构的影响 | 第36-38页 |
·对形貌的影响 | 第38-39页 |
·对电性能的影响 | 第39-41页 |
·保温时间对材料的影响 | 第41-47页 |
·对结构的影响 | 第42-43页 |
·对形貌的影响 | 第43-45页 |
·对电性能的影响 | 第45-47页 |
·小结 | 第47页 |
·掺碳量对材料的影响 | 第47-54页 |
·对结构的影响 | 第48-49页 |
·对形貌的影响 | 第49-51页 |
·对电性能影响 | 第51-54页 |
·小结 | 第54页 |
·碳源种类对材料的影响 | 第54-71页 |
·有机碳源对材料的影响 | 第54-60页 |
·对结构的影响 | 第54-56页 |
·对形貌的影响 | 第56-57页 |
·对电性能的影响 | 第57-59页 |
·小结 | 第59-60页 |
·无机碳源对材料的影响 | 第60-66页 |
·对结构的影响 | 第60-62页 |
·对形貌的影响 | 第62页 |
·对电性能的影响 | 第62-65页 |
·小结 | 第65-66页 |
·复合碳源对材料的影响 | 第66-71页 |
·对结构和形貌的影响 | 第66-68页 |
·对电性能的影响 | 第68-70页 |
·小结 | 第70-71页 |
4 结论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已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