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蠕虫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良性蠕虫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2-13页 |
·本文章节安排 | 第13-15页 |
第2章 Internet蠕虫 | 第15-27页 |
·网络蠕虫 | 第15-19页 |
·网络蠕虫的定义 | 第15-17页 |
·网络蠕虫的功能结构 | 第17-18页 |
·网络蠕虫的工作机制 | 第18-19页 |
·基于纯P2P原理的蠕虫 | 第19-24页 |
·P2P技术 | 第19-21页 |
·Slapper蠕虫 | 第21-22页 |
·基于P2Pshell的蠕虫传播流程 | 第22-24页 |
·良性蠕虫 | 第24-26页 |
·良性蠕虫的实体结构 | 第24页 |
·良性蠕虫的功能结构和工作流程 | 第24-25页 |
·良性蠕虫的扫描策略 | 第25-26页 |
·良性蠕虫的控制策略和传播方式 | 第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基于P2P原理的良性蠕虫传播模型 | 第27-43页 |
·传染病模型 | 第27页 |
·传统蠕虫传播模型 | 第27-31页 |
·Simple Epidemic模型 | 第27-28页 |
·Kermack-Mckendrick模型 | 第28-29页 |
·Two-Factor模型 | 第29-31页 |
·基于P2P原理的蠕虫传播模型 | 第31-33页 |
·良性蠕虫传播模型 | 第33-42页 |
·传统的良性蠕虫传播模型 | 第33-34页 |
·基于P2P的良性蠕虫 | 第34-36页 |
·基于P2P的良性蠕虫传播模型 | 第36-40页 |
·基于P2P的良性蠕虫传播模型的数值结果 | 第40-41页 |
·传统良性蠕虫传播模型与基于P2P的良性蠕虫传播模型对比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传播模型的仿真 | 第43-57页 |
·仿真环境介绍 | 第43-49页 |
·NS-2特点 | 第44-45页 |
·NS-2构建库 | 第45-48页 |
·网络仿真步骤 | 第48-49页 |
·良性蠕虫传播模型的仿真 | 第49-56页 |
·传统良性蠕虫传播模型仿真 | 第50-53页 |
·基于P2P的良性蠕虫传播模型仿真 | 第53-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5章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57-65页 |
·良性蠕虫传播模型的仿真结果 | 第57-59页 |
·传统良性蠕虫传播模型仿真结果 | 第57-58页 |
·基于P2P的良性蠕虫传播模型仿真结果 | 第58-59页 |
·良性蠕虫传播模型的数值结果分析 | 第59-64页 |
·参数改变的影响 | 第59-62页 |
·延迟时间改变的影响 | 第62-63页 |
·良性蠕虫控制技术的影响 | 第63-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6章 结论 | 第65-67页 |
·工作总结 | 第65页 |
·需要解决的问题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致谢 | 第71-73页 |
发表论文情况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