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一、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的涵义及特征 | 第10-15页 |
(一)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的涵义 | 第10-12页 |
(二)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精神损害赔偿的特征 | 第12-15页 |
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的理论基础 | 第15-23页 |
(一) 法律统一理论 | 第15-17页 |
(二) 法的公平理论 | 第17-19页 |
(三) 权利保障理论 | 第19-20页 |
(四) 和谐社会理论 | 第20-23页 |
三、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比较法考察 | 第23-27页 |
(一) 英国法 | 第23-24页 |
(二) 美国法 | 第24-25页 |
(三) 法国法 | 第25页 |
(四) 德国法 | 第25-27页 |
四、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缺失及其影响 | 第27-32页 |
(一) 我国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缺失 | 第27-28页 |
(二) 我国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立法缺失的消极影响 | 第28-32页 |
五、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建构 | 第32-39页 |
(一)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 | 第32-33页 |
(二) 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的主体 | 第33-34页 |
(三)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的赔偿义务主体 | 第34-35页 |
(四) 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的期间 | 第35页 |
(五)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的赔偿范围 | 第35-36页 |
(六) 设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精神损害补偿基金 | 第36-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后记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