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金属结构论文--组合结构论文

体外预应力钢—轻骨料混凝土简支组合梁承载能力实验研究

提要第1-7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9页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第7-9页
     ·研究背景第7页
     ·研究意义第7-9页
   ·轻骨料混凝土的技术性能及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第9-12页
     ·轻骨料混凝土的技术性能第9-10页
     ·轻骨料混凝土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第10-12页
   ·组合结构的特点及其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第12-15页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特点第12-13页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第13-15页
   ·研究现状第15-17页
     ·轻骨料混凝土的研究现状第15-16页
     ·钢—轻骨料混凝土组合梁的研究现状第16-17页
   ·课题来源第17页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17-19页
第二章 轻骨料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及试验第19-27页
   ·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特点第19-20页
   ·配合比设计步骤第20-23页
   ·试验方法和注意事项第23页
   ·配合比设计的数据处理及结果第23-26页
   ·对确定的配合比进行试验并调整第26-27页
第三章 预应力钢—轻骨料混凝土组合梁的理论分析第27-46页
   ·预应力钢-轻骨料混凝土组合梁的承载能力分析第27-40页
     ·组合梁所用的材料第27页
     ·组合梁换算截面特征第27-30页
     ·预应力筋的控制应力计算第30-32页
     ·施加预应力后组合梁按弹性理论计算第32-34页
     ·有关验算第34-38页
     ·组合梁按塑性理论计算极限承载力第38-39页
     ·承载力计算结果及分析第39-40页
   ·预应力钢-轻骨料混凝土组合梁的变形能力分析第40-42页
   ·预应力钢—轻骨料混凝土组合梁在加载过程中的行为分析第42-46页
     ·荷载与应变的关系第42-44页
     ·荷载与挠度的关系第44-46页
第四章 体外预应力钢—轻骨料混凝土组合梁静载试验第46-63页
   ·试验目的第46页
   ·试验梁设计及材料特征第46-47页
     ·试验梁设计第46-47页
     ·试验梁材料特征第47页
   ·加载及测试设备第47-49页
     ·加载设备第47-48页
     ·位移测试设备第48-49页
     ·应变测试设备第49页
   ·测试内容及方法第49-52页
     ·预应力组合梁正截面应变分布测试方法第50-51页
     ·钢—混凝土剪切滑移应变差测试方法第51页
     ·预应力组合梁剪力滞效应的测试方法第51-52页
     ·预应力组合梁体外索应力增量的测试方法第52页
   ·静载试验结果分析第52-63页
     ·跨中及L/4 截面的应变状态第52-55页
     ·L/4 截面混凝土受压翼缘的应变状态第55-56页
     ·钢梁及混凝土交界面处的应变差第56-58页
     ·预应力钢束的拉力变化第58-59页
     ·跨中及L/4 截面的挠度变化第59-60页
     ·跨中截面附近上下缘应力分布第60-61页
     ·破坏状态分析第61页
     ·小结第61-63页
第五章 有限元数值分析第63-69页
   ·有限元模型第63-64页
   ·有限元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第64-68页
     ·加载阶段计算第64页
     ·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第64-68页
   ·小结第68-69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9-72页
   ·本文研究的结论第69-70页
   ·对今后继续研究的展望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77页
摘要第77-80页
Abstract第80-83页
致谢第83-84页
导师及作者简介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围套加固偏心受压圆截面柱承载力理论研究
下一篇:我国城市地下管线规划管理问题研究--以吉林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