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7-9页 |
第一章 知识产权权利冲突概述 | 第9-11页 |
第一节 何谓知识产权权利冲突 | 第9页 |
第二节 知识产权权利冲突的特征和原因 | 第9-10页 |
第三节 以商标权为中心看知识产权权利冲突的合理性 | 第10-11页 |
第二章 商标权与商号权的冲突探究 | 第11-25页 |
第一节 商标权与商号权冲突之现状 | 第11-12页 |
一 注册商标作为在先权利更易受到侵犯 | 第11-12页 |
二 存在争议的问题 | 第12页 |
第二节 商标与商标权 | 第12-13页 |
一 商标权的性质与特征 | 第12页 |
二 商标权的概念与取得 | 第12页 |
三 商标法对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 | 第12-13页 |
第三节 商号与商号权 | 第13-15页 |
一 商号的定义 | 第13页 |
二 商号,字号,企业名称之间的关系 | 第13-14页 |
三 商号的取得与商号权的性质 | 第14页 |
四 商号的知识产权性 | 第14-15页 |
第四节 商标权与商号权冲突成因 | 第15-17页 |
一 市场竞争下的利益驱动 | 第15-16页 |
二 审查标准不同,审查范围不交叉,管理部门缺乏沟通 | 第16页 |
三 商号的分级注册管理制度带来商号使用混乱现象 | 第16页 |
四 商标与商号本身存在相似性 | 第16-17页 |
第五节 我国立法上的缺陷 | 第17-21页 |
一 对在先权利范围缺乏明确规定 | 第17页 |
二 对商号权在先权地位的争议 | 第17页 |
三 商号的排他效力具有局限性 | 第17页 |
四 商号立法零乱,位阶低;对商业标记权的立法保护和权利协调理论处于空白状态 | 第17-18页 |
五 对驰名商号的保护不力 | 第18-20页 |
六 商标权人与商号权人的抗辩依据存在不对等性 | 第20页 |
七 驰名商标权人的抗辩 | 第20-21页 |
第六节 解决商标权与商号权冲突的原则 | 第21-25页 |
一 适度保护在先权利原则 | 第21-22页 |
二 禁止混淆兼顾合理使用原则 | 第22-23页 |
三 诚实信用原则 | 第23-24页 |
四 合理运用三大原则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商标权与著作权冲突探究 | 第25-33页 |
第一节 商标权与著作权 | 第25页 |
一 商标权与著作权冲突之现状 | 第25页 |
二 著作权的概念和性质 | 第25页 |
第二节 商标权与著作权冲突成因 | 第25-29页 |
一 著作权作为知识产权的权利特征使然 | 第26页 |
二 在先权利范围的模糊性和竞争利益的驱使 | 第26页 |
三 商标法的规定与著作权性质存在严重矛盾 | 第26-28页 |
四 著作权与商标权的保护程序不同 | 第28-29页 |
五 著作权与商标权权利可知性的差别 | 第29页 |
第三节 解决著作权与商标权冲突的原则探究——权利衡平原则 | 第29-30页 |
第四节 可以改进的措施 | 第30-33页 |
一 明确著作权的在先权利地位,适当扩大商标审查范围 | 第30页 |
二 借鉴外国法经验,细化我国有关规定 | 第30-31页 |
三 引入强制许可制度 | 第31-33页 |
第四章 商标与域名的冲突及解决 | 第33-42页 |
第一节 商标与域名的冲突 | 第33-37页 |
一 域名概述 | 第33页 |
二 域名与商标冲突的种类及原因 | 第33-34页 |
三 域名权法律性质的认定 | 第34-37页 |
第二节 商标与域名冲突的原因 | 第37-38页 |
一 域名权与商标权间的差别是导致冲突产生的重要原因 | 第37-38页 |
二 其他原因 | 第38页 |
第三节 域名注册与管理制度回视 | 第38-39页 |
第四节 现行立法存在的问题 | 第39-40页 |
一 对域名及域名权保护不足;注册程序过于简便 | 第39页 |
二 管理机构的行政职能有待加强 | 第39-40页 |
第五节 相应的建议 | 第40页 |
第六节 几个需要特别讨论的问题 | 第40-42页 |
一 商标权能否自动在互联网上得到保护 | 第40页 |
二 驰名商标的除外保护 | 第40-41页 |
三 在先注册的商标后于域名注册日期转让时的侵权认定 | 第41-42页 |
结语 | 第42-44页 |
注释 | 第44-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后记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