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6-8页 |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6页 |
·论文结构 | 第6-7页 |
·创新和不足 | 第7-8页 |
2 QDⅡ制度概述 | 第8-13页 |
·QDⅡ制度的含义和分类 | 第8-9页 |
·QDⅡ制度的运作原理与核心问题 | 第9-10页 |
·QDⅡ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10-13页 |
·国际证券投资理论 | 第10-11页 |
·金融深化理论 | 第11-13页 |
3 QDⅡ制度实践的国际比较及启示 | 第13-18页 |
·韩国QDⅡ制度的实践 | 第13-14页 |
·台湾QDⅡ制度的实践 | 第14页 |
·智利QDⅡ制度的实践 | 第14-15页 |
·海外国家或地区实施QDⅡ制度的成功经验及启示 | 第15-18页 |
4 QDⅡ制度在中国的产生发展和实践的成绩 | 第18-31页 |
·QDⅡ制度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 | 第18-19页 |
·中国实施QDⅡ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19-21页 |
·中国实施QDⅡ制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 第19-20页 |
·中国实施QDⅡ制度的可行性 | 第20-21页 |
·中国QDⅡ制度的现状 | 第21-27页 |
·中国QDⅡ制度的现行政策 | 第22-23页 |
·银行系QDⅡ的发展现状 | 第23-24页 |
·基金系QDⅡ的发展现状 | 第24-26页 |
·其他类型QDⅡ的发展现状 | 第26-27页 |
·QDⅡ制度在中国实践的作用、意义与成绩 | 第27-31页 |
·加快了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进程 | 第27-28页 |
·缓解中国外汇储备和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 第28页 |
·有利于促进我国的金融创新与发展 | 第28-29页 |
·有利于拓宽中国投资机构的投资渠道 | 第29-31页 |
5 QDⅡ在中国的实践案例分析 | 第31-45页 |
·民生银行QDⅡ产品的突然清盘引出重大社会冲击 | 第31-34页 |
·民生银行QDⅡ产品的成立背景和基本情况 | 第31-32页 |
·民生银行QDⅡ产品冲击波的产生及存在问题 | 第32-33页 |
·完善民生银行QDⅡ产品的若干建议及对策 | 第33-34页 |
·东亚银行"利财通"投资产品系列1浮亏过半引起强烈反响 | 第34-36页 |
·东亚银行QDⅡ产品的成立背景和基本情况 | 第34页 |
·东亚银行QDⅡ产品投资运作情况及存在问题 | 第34-35页 |
·完善东亚银行QDⅡ产品的若干建议及对策 | 第35-36页 |
·华安国际配置基金的业务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兼谈国际金融海啸中华安遇到的困难、风险及应急策略 | 第36-39页 |
·华安国际配置基金的成立背景和基本情况 | 第36-37页 |
·华安国际配置基金的运作情况及面临问题 | 第37-38页 |
·优化华安国际配置基金的对策研究 | 第38-39页 |
·南方全球精选配置基金的业务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 第39-45页 |
·南方全球精选配置基金的成立背景和基本情况 | 第39-40页 |
·南方全球精选配置基金的运作情况及投资绩效实证分析 | 第40-42页 |
·南方全球精选配置基金存在的问题 | 第42-44页 |
·优化南方全球精选配置基金的对策研究 | 第44-45页 |
6 QDⅡ在中国发展中面临的困境和问题 | 第45-52页 |
·世界经济迅速下滑对QDⅡ形成威胁 | 第45-46页 |
·人民币持续升值对中国QDⅡ的影响 | 第46-47页 |
·QDⅡ的运作在外汇管理上存在风险 | 第47-48页 |
·我国监管模式对中国QDⅡ的监管尚不完善 | 第48页 |
·中国QDⅡ起步晚、时间短,本身存在的问题 | 第48-52页 |
·我国QDⅡ的国际经验尚显不足 | 第48-49页 |
·"台湾地区模式"对国内QDⅡ发展的阻碍 | 第49-50页 |
·产品管理者和投资者对QDⅡ风险意识淡漠 | 第50页 |
·QDⅡ产品销售时对投资者风险教育的缺失 | 第50-52页 |
7 对QDⅡ在中国发展的若干对策研究 | 第52-58页 |
·完善外汇市场,提供良好的外汇避险机制 | 第52页 |
·完善QDⅡ制度建设,加强金融监管力度 | 第52-54页 |
·提高ODⅡ产品的设计能力,提供更全面的金融服务 | 第54页 |
·增强QDⅡ管理人的投资管理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 | 第54-55页 |
·建立QDⅡ风险控制体系,规避国际投资风险 | 第55-56页 |
·注重国际化金融人才的培养 | 第56-57页 |
·加强QD客户风险意识和投资理念的培养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