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由发展观的城市群协调发展评价研究--以中国西部地区城市群为例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2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研究背景 | 第8页 |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9-10页 |
·研究内容 | 第9页 |
·主要方法 | 第9-10页 |
·结构框架 | 第10-12页 |
2 理论综述 | 第12-34页 |
·城市群发展理论 | 第12-19页 |
·城市群概念、类型、特征研究 | 第12-15页 |
·城市群发展的空间相互作用理论 | 第15-16页 |
·城市群发展的内部结构相关理论 | 第16-19页 |
·协调发展理论 | 第19-22页 |
·协调发展理论的提出 | 第19页 |
·协调发展的内涵 | 第19-21页 |
·协调发展的目标及内容 | 第21-22页 |
·自由发展观理论 | 第22-24页 |
·自由发展观内涵 | 第22-23页 |
·自由发展观特点 | 第23-24页 |
·协调发展评价研究现状综述 | 第24-33页 |
·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综述 | 第24-25页 |
·协调发展评价方法研究综述 | 第25-31页 |
·城市群发展不协调现象研究综述 | 第31-33页 |
·本章小节 | 第33-34页 |
3 基于自由发展观的城市群协调发展内涵与评价思路 | 第34-44页 |
·城市群发展的分析视角 | 第34-35页 |
·城市群协调发展内涵分析 | 第35-41页 |
·城市群协调发展目标 | 第35-36页 |
·城市群协调发展内涵 | 第36-41页 |
·城市群协调发展评价总体思路 | 第41-43页 |
·城市群协调发展评价准则 | 第41页 |
·城市群协调发展评价内容 | 第41-42页 |
·城市群协调发展评价流程 | 第42-43页 |
·本章小节 | 第43-44页 |
4 城市群协调发展评价体系设计 | 第44-55页 |
·城市群协调发展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44-48页 |
·城市群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 第44-45页 |
·城市群协调发展指标体系的功能 | 第45页 |
·城市群协调发展指标体系的内容 | 第45-48页 |
·城市群实质自由总量分析方法 | 第48-51页 |
·因子分析数学原理 | 第48-49页 |
·实质自由总量的因子分析步骤 | 第49-51页 |
·城市群实质自由结构分析方法 | 第51-53页 |
·城市群协调发展度综合评价方法 | 第53-54页 |
·本章小节 | 第54-55页 |
5 实例分析:以中国西部地区城市群为例 | 第55-85页 |
·西部地区城市群发展现状 | 第55-64页 |
·西部地区城市群界定 | 第55-57页 |
·西部地区城市群发展环境 | 第57-61页 |
·西部地区城市群发展现状 | 第61-64页 |
·西部地区城市群实质自由总量评价 | 第64-76页 |
·西部地区城市群实质自由因子分析的相关结果 | 第64-66页 |
·西部地区城市群实质自由因子的命名 | 第66-68页 |
·西部地区城市群实质自由总量评价结果及分析 | 第68-76页 |
·西部地区城市群实质自由结构评价 | 第76-83页 |
·西部地区城市群城市实质自由差距的空间分解 | 第76-78页 |
·西部地区城市群城市实质自由差距的城市等级分解 | 第78-79页 |
·西部地区城市群内部实质自由差距的因子分解 | 第79-83页 |
·西部地区城市群协调发展度分析 | 第83-84页 |
·本章小节 | 第84-85页 |
6 中国西部地区城市群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85-94页 |
·西部地区城市群协调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 第85-86页 |
·西部地区城市群实质自由总量存在问题分析 | 第85页 |
·西部地区城市群实质自由结构存在问题分析 | 第85-86页 |
·西部地区城市群协调发展对策建议分析 | 第86-93页 |
·本章小节 | 第93-94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94-96页 |
·论文结论 | 第94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94-95页 |
·研究局限性及后续工作 | 第95-96页 |
致谢 | 第96-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课题、论文发表及所获奖励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