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绪论 | 第8-16页 |
| ·引言 | 第8页 |
| ·混沌的定义及基本特征 | 第8-9页 |
| ·混沌定义 | 第8-9页 |
| ·混沌的基本特征 | 第9页 |
| ·几种典型的混沌系统 | 第9-12页 |
| ·混沌与密码学 | 第12页 |
|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 ·文章的主要工作与结构安排 | 第13-16页 |
| ·文章的主要工作 | 第13页 |
| ·文章的结构安排 | 第13-16页 |
| 2 Hash函数理论基础 | 第16-24页 |
| ·引言 | 第16页 |
| ·现代密码学简介 | 第16-18页 |
| ·加密和解密 | 第16-17页 |
| ·对称密钥加密 | 第17页 |
| ·公钥加密 | 第17页 |
| ·密码分析 | 第17-18页 |
| ·Hash函数基本理论 | 第18-19页 |
| 2 3.1 Hash函数定义 | 第18页 |
| ·Hash函数分类 | 第18-19页 |
| ·Hash函数的设计方法 | 第19-20页 |
| ·基于模数运算 | 第19页 |
| ·基于分组加密 | 第19-20页 |
| ·基于专门设计的 | 第20页 |
| ·单向Hash函数的设计原则 | 第20-21页 |
| ·单向Hash函数的设计理论 | 第21页 |
| ·单向性 | 第21页 |
| ·伪随机性 | 第21页 |
| ·单向Hash函数的评估方法 | 第21-24页 |
| ·单向性分析 | 第21-22页 |
| ·明文和密钥安全性分析 | 第22页 |
| ·生日攻击 | 第22-24页 |
| 3 利用混沌系统构造单向Hash函数的方法 | 第24-44页 |
| ·对基于混沌的Hash函数构造的研究现状 | 第24-25页 |
| ·基于Hénon映射的单向Hash构造 | 第25-28页 |
| ·算法 | 第26页 |
| ·仿真结果 | 第26-28页 |
| ·基于Logistic映射的单向Hash函数 | 第28-30页 |
| ·算法 | 第28-29页 |
| ·仿真结果 | 第29-30页 |
| ·基于二维混沌映射的单向Hash函数构造 | 第30-33页 |
| ·算法 | 第30-31页 |
| ·仿真结果 | 第31-33页 |
| ·基于帐篷映射的单向Hash函数构造 | 第33-35页 |
| ·算法 | 第33-34页 |
| ·仿真结果 | 第34-35页 |
| ·基于混沌神经网络的单向Hash函数构造 | 第35-39页 |
| ·算法 | 第35-37页 |
| ·仿真结果 | 第37-39页 |
| ·基于时空混沌构造Hash函数 | 第39-44页 |
| ·算法 | 第39-40页 |
| ·仿真结果 | 第40-44页 |
| 4 基于超混沌Cben系统和密钥流构造Hash函数 | 第44-52页 |
| ·超混沌Chen系统和密钥流迭代映射 | 第44页 |
| ·基于超混沌Chen系统和密钥流的单向Hash函数构造方法 | 第44-46页 |
| ·安全性分析 | 第46-50页 |
| ·文本Hash结果 | 第46-47页 |
| ·单向性分析 | 第47页 |
| ·明文和密钥安全性分析 | 第47-49页 |
| ·抗碰撞攻击分析 | 第49-50页 |
| ·结论 | 第50-52页 |
| 5 基于直接延迟反馈Chen系统和密钥流构造Hash函数 | 第52-60页 |
| ·直接延迟反馈的Chen系统和密钥流迭代映射 | 第52-53页 |
| ·基于延迟反馈Chen系统和密钥流的单向Hash函数构造方法 | 第53页 |
| ·安全性分析 | 第53-57页 |
| ·文本Hash结果 | 第53-54页 |
| ·单向性分析 | 第54-55页 |
| ·明文和密钥安全性分析 | 第55-56页 |
| ·抗碰撞攻击分析 | 第56-57页 |
| ·结论 | 第57-60页 |
| 6 具有延迟混沌系统的Lyapunov指数计算 | 第60-68页 |
| ·Lyapunov指数计算 | 第60-61页 |
| ·离散系统Lyapunov指数的定义 | 第60页 |
| ·连续系统Lyapunov指数的定义 | 第60-61页 |
| ·基于定义法求解Lyapunov指数 | 第61-62页 |
| ·基于奇异值分解求Lyapunov指数 | 第62-63页 |
| ·基于QR分解求Lyapunov指数 | 第63页 |
| ·延迟微分方程的Lyapunov指数 | 第63页 |
| ·数值计算 | 第63-68页 |
| 7 总结与展望 | 第68-70页 |
| ·总结 | 第68页 |
| ·展望 | 第68-70页 |
| 致谢 | 第70-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