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素问》中的五行学说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一、绪论 | 第10-12页 |
二、略述宋代以前《素问》文献的整理系统 | 第12-17页 |
(一) 成书及著录 | 第12-13页 |
(二) 全元起注本 | 第13-14页 |
(三) 杨上善《太素》本 | 第14-15页 |
(四) 王冰注林亿校正本 | 第15-17页 |
三、“五行”学说在《素问》中的模式构建 | 第17-30页 |
(一) “五行”学说进入医家的过程 | 第17-19页 |
(二) 五行与五脏的对应配合 | 第19-22页 |
(三) 与五行相应的五脏重要性有所差异的原因 | 第22-25页 |
(四) 五行生克理论的运用 | 第25-27页 |
(五) 五行学说在医学中的特点 | 第27-30页 |
四、五行学说的多元一体性 | 第30-36页 |
(一) 多元性 | 第30-31页 |
(二) 一体性 | 第31-36页 |
五、五行学说的天人合一性 | 第36-47页 |
(一) 广泛意义上的“天人合一” | 第36-37页 |
(二) 五行学说的“天人合一” | 第37-40页 |
(三) 《素问》中五行学说的“天人合一” | 第40-47页 |
六、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 | 第52-53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