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张弦梁结构的静力稳定性分析与施工方案比较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9页 |
| ·引言 | 第13页 |
| ·张弦梁结构的发展与应用 | 第13-22页 |
| ·张弦梁结构的概念 | 第13-14页 |
| ·张弦梁结构的结构特征 | 第14-16页 |
| ·张弦梁结构的分类 | 第16-22页 |
| ·张弦梁结构的研究现状 | 第22-25页 |
| ·张弦梁结构受力性能研究 | 第22-23页 |
| ·张弦梁结构非线性理论研究 | 第23-24页 |
| ·张弦梁结构施工技术研究 | 第24-25页 |
| ·本文研究方向与主要内容 | 第25-29页 |
| ·工程背景 | 第25-27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7-29页 |
| 第二章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理论 | 第29-39页 |
| ·非线性有限元概述 | 第30-32页 |
| ·空间梁单元 | 第32-35页 |
| ·基本假定 | 第32-33页 |
| ·有限单元方程的推导 | 第33-35页 |
| ·杆单元 | 第35-37页 |
| ·基本假定 | 第35页 |
| ·有限单元方程的推导 | 第35-37页 |
| ·索单元 | 第37-39页 |
| 第三章 结构的静力性能分析 | 第39-72页 |
| ·结构体系概述 | 第39-40页 |
| ·结构的静力性能 | 第40-49页 |
| ·结构计算模型 | 第40页 |
| ·构件单元选择 | 第40-41页 |
| ·加载方式 | 第41-42页 |
| ·预应力的引入 | 第42页 |
| ·结构静力性能 | 第42-49页 |
| ·结构受力性能的参数分析 | 第49-70页 |
| ·撑杆的影响 | 第49-56页 |
| ·刚性子结构的影响 | 第56-64页 |
| ·拉索预应力的影响 | 第64-68页 |
| ·支座约束条件的影响 | 第68-70页 |
|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 第四章 结构的稳定性分析 | 第72-94页 |
| ·稳定的基本概念 | 第72-73页 |
| ·张弦梁结构的局部稳定性分析 | 第73-77页 |
| ·上弦构件稳定性 | 第73页 |
| ·索杆体系的稳定性 | 第73-76页 |
| ·撑杆的稳定 | 第76-77页 |
| ·整体稳定性分析 | 第77-93页 |
| ·特征值屈曲分析 | 第78-80页 |
| ·几何非线性屈曲分析 | 第80-83页 |
| ·大位移弹塑性非线性屈曲分析 | 第83-90页 |
| ·考虑缺陷大位移弹塑性非线性屈曲分析 | 第90-93页 |
|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 第五章 预应力施工方案比较 | 第94-117页 |
| ·张弦梁结构的施工参数概述 | 第94-97页 |
| ·施工顺序 | 第94-95页 |
| ·预应力施加方式 | 第95-96页 |
| ·临时支架系统 | 第96页 |
| ·张拉次数 | 第96-97页 |
| ·拉索张拉过程中的几个技术问题 | 第97-98页 |
| ·张拉方案分析 | 第98-116页 |
| ·计算模型及内容 | 第99-100页 |
| ·计算模型 | 第99页 |
| ·主要计算内容 | 第99页 |
| ·每批次索张拉控制值计算方法 | 第99-100页 |
| ·方案分析 | 第100-112页 |
| ·方案比较 | 第112-116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6-117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7-121页 |
| ·结论 | 第117-120页 |
| ·研究展望 | 第120-121页 |
| 致谢 | 第121-122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2-127页 |
| 个人简历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