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其他学科论文--中医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论文

援药治疗瘀血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评价

提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引言第7-8页
理论探讨第8-22页
 一、中医学对偏头痛的认识第8-13页
  (一) 古代中医学对偏头痛的认识第8-11页
  (二) 现代中医药治疗偏头痛的研究概况第11-13页
 二、西医学对偏头痛的认识第13-18页
  (一) 发病机制第13-16页
  (二) 临床治疗第16-18页
 三、中药研究的现状及与临床的距离第18-19页
 四、制方理论的源流、发展与援药的提出第19-22页
临床研究第22-36页
 一、病例选择第22-24页
  (一) 诊断标准第22-23页
  (二) 纳入病例标准第23页
  (三) 排除病例标准第23页
  (四) 病例剔除标准第23-24页
 二、研究方法第24-26页
  (一) 分组方法第24页
  (二) 治疗方案第24页
  (三) 观察内容第24-25页
  (四) 疗效判定标准第25-26页
  (五) 统计学方法第26页
 三、一般资料第26-29页
  (一) 样本含量第26页
  (二) 性别、年龄第26-27页
  (三) 头痛部位第27页
  (四) 头痛性质与发病情况第27-28页
  (五) 头痛强度第28页
  (六) 伴随症状第28页
  (七) 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第28-29页
  (八) 病程第29页
  (九) 头痛类型第29页
 四、研究结果第29-35页
  (一) 临床总疗效第29页
  (二) 援药对头痛发作情况的影响第29-32页
  (三) 援药对伴随症状的影响第32-34页
  (四) 援药对经颅多普勒(TCD)的影响第34页
  (五) 安全性及不良反应分析第34-35页
 五、小结第35-36页
讨论第36-43页
 一、血瘀头痛的理论依据第36-38页
 二、援药理论的提出及意义第38-41页
  (一) 援药提出的背景第38页
  (二) 援药的概念及应用方法第38-39页
  (三) 援药的理论与临床意义第39-41页
 三、所选援药的功效及现代药理学研究第41页
 四、临床疗效评价第41-43页
  (一) 临床总疗效第41-42页
  (二) 对控制头痛发作的作用第42页
  (三) 对伴随症状的治疗作用第42页
  (四) 对颅内血管机能的影响第42-43页
结语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9页
综述第49-58页
致谢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清热消痹汤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促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意义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