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9-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9页 |
·引言 | 第13-14页 |
·光突发交换OBS的技术简述和研究现状 | 第14-23页 |
·OBS的提出 | 第14-15页 |
·OBS的网络结构 | 第15-16页 |
·OBS的基本工作原理 | 第16-17页 |
·OBS的网络资源预留和调度机制 | 第17-22页 |
·OBS资源预留过程 | 第19页 |
·OBS资源预留过程相关参数 | 第19-21页 |
·OBS资源调度机制 | 第21-22页 |
·OBS的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新型的OBS边缘节点技术—快速带宽自适应接入技术 | 第23-26页 |
·FBA的提出 | 第23-25页 |
·FBA的定位 | 第25-26页 |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 第26-29页 |
·本论文的研究基础 | 第26-27页 |
·本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 | 第27页 |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 第27-29页 |
第二章 光突发交换网络路由策略的研究 | 第29-45页 |
·背景概述 | 第29-32页 |
·路由选择策略 | 第29-31页 |
·OBS路由选择策略 | 第31-32页 |
·OBS网络中的优化波长路径算法的研究 | 第32-44页 |
·引言 | 第32-33页 |
·对现已提出算法的分析 | 第33-35页 |
·附加节点方案 | 第33-34页 |
·专用链路方案 | 第34-35页 |
·新型的优化路径(RCF)算法 | 第35-39页 |
·RCF算法模型 | 第36-37页 |
·RCF算法模型描述 | 第37-39页 |
·仿真验证 | 第39-44页 |
·性能比较 | 第39-41页 |
·波长转换器成本和波长转换器容量的变化 | 第41-44页 |
·算法小结 | 第44页 |
·本章总结 | 第44-45页 |
第三章 光突发交换汇聚算法的研究 | 第45-59页 |
·背景概述 | 第45-47页 |
·OBS网络的边缘节点 | 第45-47页 |
·OBS汇聚组装机制 | 第47-51页 |
·OBS网络中传输效率 | 第47-48页 |
·BDP的最小长度 | 第48-49页 |
·突发包组装时间 | 第49-51页 |
·新型突发汇聚算法的研究 | 第51-58页 |
·引言 | 第51-53页 |
·新型汇聚算法 | 第53-56页 |
·性能分析 | 第56-58页 |
·小结 | 第58页 |
·本章总结 | 第58-59页 |
第四章 光突发交换竞争解决机制的研究 | 第59-70页 |
·背景概述 | 第59-60页 |
·竞争产生的原因 | 第59页 |
·解决突发竞争的主要方案 | 第59-60页 |
·竞争解决方案概述 | 第60-64页 |
·波长变换解决方案 | 第60-61页 |
·光延迟(FDL)(缓存)解决方案 | 第61-63页 |
·偏射路由解决方案 | 第63页 |
·突发包分段丢弃解决方案 | 第63-64页 |
·突发竞争解决机制的研究 | 第64-69页 |
·一种新型的OBS网络突发竞争解决方案 | 第64-69页 |
·引言 | 第64-65页 |
·新型突发竞争解决方案 | 第65-68页 |
·性能分析 | 第68-69页 |
·本章总结 | 第69-70页 |
第五章 TCP over OBS的理论研究 | 第70-95页 |
·背景概述 | 第70-74页 |
·计算机网络的传输层协议 | 第70-72页 |
·TCP的演变和发展现状 | 第72-73页 |
·TCP over OBS的研究现状和本章的内容 | 第73-74页 |
·OBS和TCP模型 | 第74-79页 |
·OBS网络拓扑 | 第74-76页 |
·OBS On-Off源业务模型 | 第76-77页 |
·OBS损失模型 | 第77-78页 |
·TCP模型 | 第78页 |
·TCP和OBS结合的模型 | 第78-79页 |
·OBS网络中TCP吞吐量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79-84页 |
·OBS新特性及对TCP造成的影响 | 第79-80页 |
·TCP拥塞控制机制 | 第80-82页 |
·分析方法 | 第82页 |
·数学模型 | 第82-84页 |
·TCP over OBS性能仿真测试 | 第84-88页 |
·仿真平台概述 | 第85页 |
·部分仿真结果和结论 | 第85-88页 |
·新型OBS边缘节点结构设计 | 第88-90页 |
·新型OBS边缘节点功能描述 | 第88-89页 |
·数据在OBS新型边缘节点下的流程 | 第89-90页 |
·TCP over OBS边缘节点重传机制的研究 | 第90-93页 |
·TCP over OBS边缘节点重传机制 | 第90-91页 |
·TCP over OBS边缘节点重传机制例举 | 第91-92页 |
·TCP over OBS边缘节点重传机制性能分析 | 第92-93页 |
·本章总结 | 第93-95页 |
第六章 支持OBS的边缘接入节点及系统仿真设计 | 第95-130页 |
·背景概述 | 第95-99页 |
·下一代接入网技术发展概述 | 第95-98页 |
·光突发交换边缘节点接入模式 | 第98-99页 |
·本章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99页 |
·快速带宽自适应接入技术 | 第99-103页 |
·快速带宽自适应接入FBA技术的基本描述 | 第100-102页 |
·支持OBS的FBA网络结构 | 第102-103页 |
·快速带宽自适应接入技术的系统设计 | 第103-109页 |
·支持OBS网络的FBA节点结构 | 第104-105页 |
·FBA时隙 | 第105页 |
·时隙分配 | 第105-106页 |
·信道建立 | 第106页 |
·时隙预留 | 第106-107页 |
·交换 | 第107页 |
·FBA信道 | 第107-108页 |
·多播信道 | 第108页 |
·扩展性 | 第108页 |
·网络控制器NC | 第108-109页 |
·FBA信道的研究 | 第109-117页 |
·FBA信道 | 第110-111页 |
·FBA信道分类 | 第110-111页 |
·FBA信道特点 | 第111页 |
·FBA的信道建立方式 | 第111-114页 |
·FBA中快速建立连接——顺序建立连接的方式 | 第111-112页 |
·FBA中快速建立连接——并行建立连接的方式 | 第112-113页 |
·点到点的信道建立方式 | 第113页 |
·广播信道建立方式 | 第113-114页 |
·多播信道建立方式 | 第114页 |
·时隙重新分配和更改信道容量 | 第114-115页 |
·时隙重新分配 | 第114-115页 |
·更改信道容量 | 第115页 |
·信道建立时的资源预留 | 第115-117页 |
·流量变化很小情况下的资源预留 | 第116页 |
·突发情况下的资源预留 | 第116-117页 |
·FBA网络的QoS | 第117-119页 |
·快速带宽自适应接入网FBA的系统仿真设计 | 第119-128页 |
·FBA仿真平台概述 | 第119页 |
·设计特点 | 第119页 |
·FBA网络模型 | 第119-120页 |
·FBA接入节点模型 | 第120页 |
·FBA节点模型的功能模块 | 第120-122页 |
·地址管理 | 第121页 |
·时隙池管理 | 第121页 |
·网络管理子系统 | 第121-122页 |
·用户接口 | 第122页 |
·FBA时隙管理协议处理单元 | 第122-128页 |
·信道协议处理单元 | 第123-126页 |
·算法协议处理单元 | 第126-128页 |
·时隙管理协议处理单元 | 第128页 |
·拓扑发现协议处理单元 | 第128页 |
·开发环境 | 第128页 |
·总结 | 第128-130页 |
第七章 总结 | 第130-135页 |
·工作总结与创新 | 第130-132页 |
·研究前景展望 | 第132-135页 |
参考文献 | 第135-145页 |
附录Ⅰ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目录 | 第145-147页 |
附录Ⅱ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出版的著作 | 第147-148页 |
附录Ⅲ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 第148-149页 |
附录Ⅳ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参与申请的专利 | 第149-150页 |
致谢 | 第150-1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