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网络流量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流量监控技术简介 | 第11-12页 |
·流量监控技术分类 | 第12-13页 |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关键技术研究 | 第16-33页 |
·流量检测技术 | 第16-20页 |
·DPI技术研究 | 第16-18页 |
·DFI技术研究 | 第18-19页 |
·DPI&DFI的结合 | 第19-20页 |
·P2P流量监控技术 | 第20-28页 |
·P2P的定义 | 第20-22页 |
·P2P技术的优缺点 | 第22-23页 |
·P2P流量检测技术研究 | 第23-26页 |
·P2P流量控制技术研究 | 第26-28页 |
·垃圾邮件过滤技术 | 第28-33页 |
·垃圾邮件的定义 | 第28-29页 |
·垃圾邮件检测技术分析 | 第29-31页 |
·垃圾邮件控制技术研究 | 第31-33页 |
第三章 IP网络流量监控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33-40页 |
·系统的架构 | 第33-37页 |
·业务检测模块 | 第34页 |
·业务控制模块 | 第34-35页 |
·业务管理模块 | 第35页 |
·DB模块 | 第35-36页 |
·WEB模块 | 第36页 |
·检测特征库 | 第36-37页 |
·系统的网络部署 | 第37-40页 |
·传统的部署方式 | 第37-39页 |
·新的联动模式的部署方式 | 第39-40页 |
第四章 流量检测模块的实现 | 第40-56页 |
·AC自动机算法研究 | 第40-46页 |
·树形有限自动机 | 第41-46页 |
·搜索查找 | 第46页 |
·AC自动机在模块中的应用 | 第46-47页 |
·模块的功能实现 | 第47-56页 |
·业务检测模块的组成 | 第47-48页 |
·流量识别子模块的实现 | 第48-53页 |
·SPAM判定子模块的实现 | 第53-56页 |
第五章 系统测试结果分析 | 第56-60页 |
·系统的性能分析 | 第56-57页 |
·系统的吞吐性能分析 | 第56页 |
·系统的检测准确度分析 | 第56-57页 |
·系统的功能分析 | 第57-60页 |
·总的检测结果分析 | 第57-58页 |
·P2P检测结果分析 | 第58-59页 |
·P2P控制结果分析 | 第59-6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0-62页 |
·论文的主要成果 | 第60-61页 |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资料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