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POT5的京津风沙源工程监测方法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引言 | 第8-13页 |
| ·京津风沙源工程 | 第8-9页 |
| ·遥感的概念及其在国内外的应用领域 | 第9-11页 |
| ·遥感的概念 | 第9页 |
| ·国内外遥感的发展趋势 | 第9-10页 |
| ·国内外遥感的应用领域 | 第10-11页 |
| ·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的结合 | 第11-12页 |
| ·应用遥感信息源监测京津风沙源工程实施方面的研究 | 第12-13页 |
| 2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 第13-15页 |
|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3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页 |
|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 3 研究区概况及资料收集 | 第15-18页 |
| ·研究区基本情况 | 第15页 |
| ·SPOT5遥感数据介绍 | 第15-17页 |
| ·其它资料 | 第17-18页 |
| 4 遥感图像数字处理 | 第18-40页 |
| ·正射校正 | 第18-21页 |
| ·PCI正射校正流程 | 第18-20页 |
| ·正射校正结果 | 第20-21页 |
| ·正射校正注意事项 | 第21页 |
| ·图像剪切 | 第21-25页 |
| ·剪切前处理 | 第22页 |
| ·空间校正 | 第22页 |
| ·投影变换 | 第22页 |
| ·剪切 | 第22-24页 |
| ·剪切结果及讨论 | 第24-25页 |
| ·剪切结果 | 第24页 |
| ·讨论 | 第24-25页 |
| ·波段组合 | 第25-30页 |
| ·影像统计特征分析 | 第25-28页 |
| ·单波段数据统计 | 第25-26页 |
| ·直方图 | 第26页 |
| ·多波段数据统计 | 第26-28页 |
| ·最佳组合波段分析-最佳指数(OIF) | 第28页 |
| ·最佳波段组合结果 | 第28-29页 |
| ·小结 | 第29-30页 |
| ·图像融合 | 第30-36页 |
| ·遥感图像融合的模式 | 第31页 |
| ·融合方法 | 第31-33页 |
| ·IHS变换 | 第31-32页 |
| ·主成分变换 | 第32页 |
| ·比值变换(Brovey Transform) | 第32-33页 |
| ·Pansharp | 第33页 |
| ·图像融合的评价方法 | 第33-34页 |
| ·融合结果以及评价 | 第34-35页 |
| ·图像融合结果 | 第34-35页 |
| ·图像融合结果评价 | 第35页 |
| ·小结 | 第35-36页 |
| ·图像增强 | 第36-39页 |
| ·融合前增强 | 第36页 |
| ·融合后增强 | 第36-37页 |
| ·结果及讨论 | 第37-39页 |
| ·遥感图像处理结果 | 第39-40页 |
| 5 延庆县京津风沙源工程区小班面积遥感监测 | 第40-52页 |
| ·张山营镇京津风沙源工程区小班面积遥感监测 | 第40-46页 |
| ·工程小班的判读和面积信息提取 | 第40-43页 |
| ·非监督分类 | 第40-41页 |
| ·监督分类 | 第41-42页 |
| ·人机交互式解译 | 第42-43页 |
| ·张山营镇遥感解译结果 | 第43-44页 |
| ·精度检验 | 第44-46页 |
| ·基于外业抽样调查的精度检验 | 第44-45页 |
| ·基于二类调查数据的精度检验 | 第45-46页 |
| ·张山营镇工程区面积监测结果 | 第46页 |
| ·延庆县京津风沙源工程小班遥感解译 | 第46-52页 |
| ·遥感解译结果 | 第46-47页 |
| ·统计分析 | 第47-52页 |
| ·基于年度的工程区面积统计分析 | 第47-49页 |
| ·基于工程类型的面积统计分析 | 第49-52页 |
| 6 延庆县工程小班植被覆盖度遥感监测 | 第52-58页 |
| ·植被覆盖度的定义 | 第52页 |
| ·植被覆盖度的意义 | 第52-53页 |
| ·植被覆盖度遥感监测模型建立——象元二分模型 | 第53-54页 |
| ·利用遥感影像计算植被覆盖度 | 第54-55页 |
| ·植被覆盖度遥感监测结果 | 第55-57页 |
| ·监测结果对照 | 第57-58页 |
| 7 结论与讨论 | 第58-60页 |
| ·主要结论 | 第58页 |
| ·问题及讨论 | 第58-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 附表1 | 第64-76页 |
| 个人简介 | 第76-78页 |
| 导师简介 | 第78-80页 |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