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行政诉讼法论文

我国起诉不停止执行原则的反思与变革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引言第9-10页
第一章 起诉不停止执行原则在我国的立法现状及立法本意第10-17页
 第一节 起诉不停止执行原则的内涵及在我国的立法现状第10-13页
  一、起诉不停止执行原则的内涵第10-12页
  二、起诉不停止执行原则在我国的立法现状第12-13页
 第二节 起诉不停止执行原则在我国的立法本意及理论依据第13-17页
  一、起诉不停止执行原则的立法本意第13页
  二、起诉不停止执行原则的理论依据第13-17页
   (一) 行政行为公定力理论第14-15页
   (二) 行政行为的效率性第15-16页
   (三) 公共利益优先理论第16-17页
第二章 我国起诉不停止执行原则之评析与反思第17-25页
 第一节 起诉不停止执行原则理论基础评析第17-20页
  一、公定力理论与起诉不停止执行原则之关系第17-19页
   (一) 对公定力理论的质疑第17-18页
   (二) 公定力理论与起诉不停止执行原则无必然联系第18-19页
  二、行政效率与司法正义的价值冲突第19页
  三、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价值冲突第19-20页
 第二节 立法上法律规范相冲突问题第20-23页
  一、《行政诉讼法》自身规定的冲突第20-22页
  二、不同法律规范之间的冲突第22页
  三、与立法宗旨相矛盾第22-23页
 第三节 实践中法院受理案件之困境第23-25页
  一、诉前强制执行问题第23-24页
  二、法院受理案件的依据问题第24-25页
第三章 起诉不停止执行与停止执行原则价值选择之比较研究第25-33页
 第一节 以“权力保证”为价值取向的起诉不停止执行原则第26-28页
  一、起诉不停止执行原则在立法中的制度设计第26-27页
  二、日本及我国台湾地区关于起诉不停止执行原则的立法规定第27-28页
 第二节 以“权利保障”为价值取向的起诉停止执行原则第28-32页
  一、起诉停止执行原则立法规定及理论依据第28-30页
   (一) 德国起诉停止执行原则的立法规定第28-29页
   (二) 德国起诉停止执行原则的理论依据第29-30页
    1. 行政处分的特殊性第29页
    2. 权利保护的效率性第29-30页
  二、起诉停止执行原则所蕴含的法理第30-32页
   (一) 体现了分权制衡的精神第30-31页
   (二) 回应了人民主权和基本人权的要求第31-32页
 第三节 原则与例外之趋近—利益衡量理论第32-33页
第四章 起诉不停止执行原则之变革—起诉停止执行原则的确立第33-45页
 第一节 理论界关于原则与例外之论争第33-35页
 第二节 起诉停止执行原则的确立理由第35-39页
  一、利益权衡比较第35-37页
   (一) 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第35-36页
   (二) 行政效率与司法正义第36-37页
  二、解决法律规定之间的矛盾第37-38页
  三、符合《行政诉讼法》立法宗旨第38-39页
  四、避免诉前强制执行所产生的问题第39页
 第三节 起诉停止执行原则的立法修正第39-42页
  一、法条重构第39-40页
  二、相关概念界定问题第40-42页
 第四节 起诉停止执行原则的审查标准第42-45页
  一、“略式审查”与“利益衡量”模式第42-43页
  二、“阶段性审查”模式第43-45页
结语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48-49页
后记第49-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千世峰的“石溪邑的新春”与浩然的“艳阳天”比较研究
下一篇:试论我国行政诉讼简易程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