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载微波辐射计数控单元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16页 |
·空间对地观测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星载微波辐射计在空间对地观测中的作用 | 第13-14页 |
·课题研究意义和目的 | 第14-15页 |
·星载微波辐射计数控单元的设计思路和关键技术 | 第15页 |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章节安排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星载微波辐射计简介 | 第16-21页 |
·星载微波辐射计的原理 | 第16-17页 |
·星载微波辐射计的组成 | 第17-21页 |
第三章 星载微波辐射计数控单元的设计要求 | 第21-23页 |
·星载微波辐射计数控单元的的设计要求 | 第21页 |
·主要技术要求 | 第21页 |
·单元设计中的关键技术 | 第21-23页 |
第四章 星载微波辐射计数控单元的方案设计 | 第23-40页 |
·方案设计基本设计思路 | 第23-24页 |
·数控单元各模块详细设计框图 | 第24-26页 |
·数控单元设计 | 第26-40页 |
·单片机及其外围电路模块设计 | 第26-28页 |
·通道数据采集模块设计 | 第28-30页 |
·设计框图 | 第28-29页 |
·接口信号交叉备份设计 | 第29页 |
·高精度、低噪声A/D 采样电路的设计考虑 | 第29-30页 |
·开关控制模块设计 | 第30-31页 |
·设计框图 | 第30页 |
·接口信号交叉备份设计 | 第30-31页 |
·通道控制模块设计 | 第31-33页 |
·设计框图 | 第31-32页 |
·接口信号交叉备份设计 | 第32-33页 |
·温度数据采集模块设计 | 第33-34页 |
·设计框图 | 第33页 |
·接口信号交叉备份设计 | 第33-34页 |
·高速数传模块设计 | 第34-37页 |
·功能描述 | 第34-35页 |
·主要技术指标 | 第35页 |
·设计框图 | 第35-36页 |
·接口信号驱动和交叉备份设计 | 第36-37页 |
·1553B 总线接口模块设计 | 第37-38页 |
·遥测信号接口设计 | 第38-40页 |
·遥测信号定义 | 第38-39页 |
·设计框图 | 第39-40页 |
第五章 星载微波辐射计数控单元的可靠性设计 | 第40-60页 |
·概述 | 第40页 |
·制定可靠性设计准则的依据及主要内容 | 第40-41页 |
·依据 | 第40页 |
·可靠性设计准则的主要内容 | 第40-41页 |
·可靠性预计 | 第41-43页 |
·可靠性框图 | 第41-42页 |
·可靠性预计的数学模型 | 第42页 |
·可靠性预计的方法和依据 | 第42-43页 |
·可靠性预计的结果 | 第43页 |
·数控单元可靠性设计 | 第43-44页 |
·元器件可靠性设计 | 第44-48页 |
·元器件选型 | 第45-46页 |
·元器件筛选 | 第46-47页 |
·元器件的降额设计 | 第47-48页 |
·电磁兼容设计 | 第48-49页 |
·二次电源的滤波 | 第48页 |
·印制电路板的电磁兼容设计 | 第48-49页 |
·屏蔽设计 | 第49页 |
·容错设计 | 第49-51页 |
·容错技术的概念 | 第49-50页 |
·星载微波辐射计数控单元容错方案 | 第50-51页 |
·星载微波辐射计数控单元的接口冗余设计 | 第51页 |
·抗辐照设计 | 第51-60页 |
·辐照效应 | 第51-53页 |
·星载电子设备的抗辐射加固技术 | 第53页 |
·电离总剂量(TID)防护设计 | 第53-55页 |
·屏蔽技术 | 第53-55页 |
·元器件选择 | 第55页 |
·单粒子锁定(SEL)防护设计 | 第55-57页 |
·单粒子翻转(SEU)防护设计 | 第57-60页 |
·抗 SEU 的硬件措施 | 第57-59页 |
·抗 SEU 的软件措施 | 第59-60页 |
第六章 星载微波辐射计数控单元的测试与结果 | 第60-72页 |
·星载微波辐射计数控单元的研制结果 | 第60-62页 |
·星载微波辐射计数控单元的研制流程 | 第60页 |
·星载微波辐射计数控单元的设计结果 | 第60-62页 |
·星载微波辐射计数控单元的测试 | 第62-63页 |
·星载微波辐射计数控单元的测试条件 | 第62-63页 |
·连接示意图 | 第63页 |
·测试项目 | 第63-72页 |
·主要设计指标 | 第63-65页 |
·主要测试项目 | 第65-72页 |
结论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
硕士学习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