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2-29页 |
·针状焦概况 | 第12-15页 |
·针状焦的结构特征 | 第12-14页 |
·针状焦的主要评价指标 | 第14-15页 |
·针状焦的应用 | 第15-17页 |
·高功率(HP)和超高功率(UHP)石墨电极 | 第15-16页 |
·锂离子电池 | 第16页 |
·电化学电容器 | 第16-17页 |
·焦粉成型技术及工艺 | 第17-20页 |
·几种焦粉成型技术概述 | 第17-20页 |
·焦粉成型工艺 | 第20页 |
·焦粉成型的理论研究 | 第20-23页 |
·模压成型理论 | 第20-21页 |
·压型过程中的力学基础 | 第21-23页 |
·球团强度理论 | 第23页 |
·针状焦生焦粉成球粘结剂的研究 | 第23-27页 |
·煤沥青粘结剂的物理性质 | 第24页 |
·煤沥青粘结剂的化学性质 | 第24页 |
·煤沥青粘结剂炭化时的特点 | 第24-25页 |
·改质沥青粘结剂的研究进展 | 第25-26页 |
·改质精制中温沥青粘结剂在焦粉型球中的作用 | 第26页 |
·焦粉型球粘结剂的质量要求及存在的问题 | 第26-27页 |
·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27-29页 |
2 针状焦生焦粉成球及其工艺条件的研究 | 第29-50页 |
·实验物品及仪器设备 | 第29-31页 |
·实验原料及粘结剂 | 第29页 |
·实验仪器 | 第29-31页 |
·实验方法及实验设计方案 | 第31-33页 |
·实验工艺流程 | 第31页 |
·实验方法 | 第31-32页 |
·实验方案设计 | 第32-33页 |
·生焦粉粘结成球的性能及粘结剂的表征方法 | 第33-34页 |
·生球质量检测方法 | 第33页 |
·沥青粘结剂的性能检测与表征方法 | 第33-34页 |
·正交设计及计算方法 | 第34-36页 |
·正交实验设计及算法 | 第34-36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6-48页 |
·单因素对生焦粉粘结成球强度的影响 | 第36-44页 |
·正交优化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44-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3 有无粘结剂炭化后成品焦的对比实验研究及质量评价 | 第50-62页 |
·实验物品及仪器设备 | 第50页 |
·原料 | 第50页 |
·实验仪器 | 第50页 |
·实验原理及实验设计方案 | 第50页 |
·实验原理及步骤 | 第50页 |
·实验方案设计 | 第50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0-61页 |
·沥青粘结剂的热重分析 | 第50-53页 |
·炭化后制品的显微结构的表征 | 第53-59页 |
·炭化后制品的质量评价 | 第59-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4 成球压力和粘结剂含量对炭化后制品质量的影响 | 第62-71页 |
·成球压力对炭化后制品质量影响的结果与讨论 | 第62-67页 |
·成球压力对炭化后制品体积密度的影响 | 第62-64页 |
·成球压力对炭化后制品电阻率的影响 | 第64-66页 |
·成球压力对炭化后制品抗压强度的影响 | 第66-67页 |
·粘结剂含量对炭化后制品质量影响的结果与讨论 | 第67-69页 |
·粘结剂含量对炭化后制品体积密度的影响 | 第67-68页 |
·粘结剂含量对炭化后制品电阻率的影响 | 第68页 |
·粘结剂含量对炭化后制品抗压强度影响 | 第68-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5 结 论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