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9页 |
文献研究 | 第9-19页 |
一、中医对中风病的认识 | 第9-12页 |
(一) 病名阐述 | 第9页 |
(二) 病因病机 | 第9-11页 |
(三) 历代文献对中风病的治法治则 | 第11-12页 |
二、现代中风偏瘫针灸治疗概况 | 第12-15页 |
三、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作用机制 | 第15-17页 |
四、历代中医对针灸补泻手法的论述 | 第17-19页 |
临床研究 | 第19-30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一) 病例来源 | 第19页 |
(二) 诊断标准 | 第19-20页 |
(三) 纳入标准 | 第20-21页 |
(四) 排除标准 | 第21页 |
(五) 剔除标准 | 第21页 |
(六) 脱落标准 | 第21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1-25页 |
三、结果与分析 | 第25-30页 |
一、提插补泻手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中医机理探讨 | 第27页 |
二、提插补泻手法治疗中风偏瘫可能的作用机理 | 第27-28页 |
三、提插补泻手法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评价 | 第28-29页 |
四、进一步研究思路 | 第29-30页 |
结语 | 第30-31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5页 |
附录 | 第35-41页 |
附表1 《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二代标准) | 第35-37页 |
附表2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 | 第37-39页 |
附表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 | 第39-41页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