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新闻学、新闻事业论文--新闻采访和报道论文

论主流媒体自然灾难性事件报道的特点与影响--以汶川地震报道为例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5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3页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结构第13-14页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目的第14-15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依据第15-25页
 第一节 大众传播与和谐社会建设第15-17页
 第二节 大众传播功能说第17-19页
 第三节 自然灾害报道的历史与突破第19-25页
  一、20世纪80年代以前第20页
  二、20世纪80年代第20-21页
  三、20世纪90年代第21页
  四、21世纪以来第21-22页
  五、关于汶川地震报道的文献综述第22-25页
第三章 报道的特点第25-44页
 第一节 报道时效性强透明度高第25-29页
  一、消息发布和后续报道较为及时透明第25-26页
  二、数字的使用使报道内容精确化第26页
  三、电视直播呈现新闻现场感第26-27页
  四、非正面消息大量出现第27-28页
  五、报道紧随事态的发展而变化第28-29页
 第二节 与政府的合作和反映公众的声音并存第29-36页
  一、媒体与政府合作的表现第29-33页
  二、媒体传达公众的声音第33-36页
 第三节 报道中媒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第36-41页
  一、特写报道中情感诉求的运用第36-39页
  二、符号化汶川地震第39-40页
  三、整合资源全面报道第40页
  四、主流媒体的自我评价总结第40-41页
 第四节 报道的不足第41-44页
  一、报道的失衡第41-42页
  二、媒体自身的不足第42-44页
第四章 报道的影响和启示第44-60页
 第一节 报道促进了问题的解决和救灾的成功第44-46页
 第二节 报道宣扬了中国的民族精神和价值观念第46-49页
 第三节 报道对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具有启发性意义第49-53页
  一、全面展现信息以满足公众知情权第50页
  二、传达公众的声音以满足公众表达权第50-51页
  三、对公民意识和公共事务参与的培养第51页
  四、回顾性报道加深公民参与的集体记忆第51-53页
 第四节 报道对自然灾难性事件报道模式的影响和启发第53-55页
 第五节 报道特点所反映的社会历史现实第55-60页
  一、政府执政理念的改变第56页
  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第56-57页
  三、中国整体国民素质的相对提高第57页
  四、媒体注重自身形象和专业素养第57-58页
  五、全球化过程中国际社会的关注第58页
  六、传统理念对报道的影响第58-60页
第五章 结语第60-63页
 第一节 研究结论与探讨第60-61页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6页
后记第66-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两岸媒体对“春节包机”事件报道的比较研究--兼论对台宣传的困境与策略
下一篇:人民日报新农村建设报道--十六届五中全会后的《新农村周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