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引言 | 第12-14页 |
一、“许霆案”之解读 | 第14-20页 |
(一) “许霆案”案情综述 | 第14-15页 |
(二) 由“许霆案”引发的盗窃罪疑难问题 | 第15-20页 |
1. 罪与非罪 | 第15-16页 |
2. 该案构成盗窃罪、侵占罪,诈骗罪抑或其他 | 第16-17页 |
3. 行为人是否实施“秘密窃取”行为问题 | 第17页 |
4. ATM机是否为金融机构 | 第17-18页 |
5. 本案的量刑是否违背法的公平原则 | 第18-19页 |
6. 本案的审理是否违背司法的独立性原则 | 第19-20页 |
二、如何正确认定盗窃罪之“秘密窃取”问题 | 第20-30页 |
(一) 对盗窃罪之“秘密窃取”的有关法律规定 | 第20-22页 |
1. 国外对盗窃罪之“秘密窃取”的相关法律规定 | 第20-21页 |
2. 我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对盗窃罪之“秘密窃取”的法律规定 | 第21-22页 |
(二) 关于“秘密窃取”是否为盗窃罪之客观要件的理论争议 | 第22-25页 |
1. 国外关于“秘密窃取”是否为盗窃罪之客观要件的理论争议 | 第22-23页 |
2. 我国关于“秘密窃取”是否为盗窃罪之客观要件的理论争议 | 第23-25页 |
(三) 如何正确理解“秘密窃取”的内涵 | 第25-28页 |
1. 秘密窃取行为中“秘密”的内涵 | 第25-27页 |
2. 秘密窃取行为中“窃取”的内涵 | 第27-28页 |
(四) 我国对“秘密窃取”法律规定的不足与完善 | 第28-30页 |
三、盗窃罪同侵占罪及诈骗罪的界限问题 | 第30-39页 |
(一) 盗窃罪与侵占罪的界限 | 第30-33页 |
1. 犯罪对象的财物受谁占有控制不同 | 第30-31页 |
2. 犯罪对象、犯罪故意形成的时间、客观行为表现方式不同 | 第31-33页 |
(二) 盗窃罪与诈骗罪的界限 | 第33-39页 |
1. 盗窃罪与诈骗罪的客观区别 | 第34-35页 |
2. 常见盗窃与诈骗易混淆案件具体分析 | 第35-39页 |
结语 | 第39-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