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7页 |
摘要 | 第7-8页 |
1 文献综述 | 第8-24页 |
·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的研究意义 | 第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3页 |
·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分类 | 第8-9页 |
·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核基因的遗传 | 第9-10页 |
·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胞质基因的研究 | 第10-11页 |
·雄性不育性恢复机理的假说 | 第11-13页 |
·代谢与互作假说 | 第11-12页 |
·RNA 加工假说 | 第12页 |
·抑制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 Cell Death,PCD)假说 | 第12-13页 |
·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克隆策略 | 第13-20页 |
·图位克隆 | 第13-18页 |
·图位克隆亲本和作图群体的选择 | 第13-14页 |
·图位克隆分子标记的开发 | 第14-18页 |
·常规分子标记的开发 | 第14-17页 |
·其他分子标记的开发 | 第17-18页 |
·图位克隆在植物基因克隆中的应用 | 第18页 |
·转座子标签 | 第18-19页 |
·同源序列克隆 | 第19-20页 |
·玉米结构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 第20-23页 |
·玉米遗传图谱 | 第20-21页 |
·玉米的物理图谱和全基因组测序 | 第21-23页 |
·玉米 C 型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主基因 Rf4 研究进展 | 第23-24页 |
2 引言 | 第24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24-32页 |
·实验材料 | 第24页 |
·试验设计与田间调查 | 第24页 |
·高质量DNA 的提取和纯化 | 第24-26页 |
·采用改良的SDS 方法提取亲本及群体的DNA | 第24-25页 |
·DNA 的纯化及质量检测 | 第25-26页 |
·BSA 法建池 | 第26页 |
·AFLP 的反应程序 | 第26-31页 |
·限制性内切酶酶切 | 第26-27页 |
·酶切产物和接头引物连接 | 第27-28页 |
·连接反应的接头序列 | 第27页 |
·接头的制备和连接反应 | 第27-28页 |
·预扩增和选择性扩增的体系及PCR 反应的程序 | 第28-29页 |
·预扩增的引物和体系 | 第28页 |
·选择性扩增的体系和PCR 反应程序 | 第28-29页 |
·选择性扩增产物检测 | 第29-31页 |
·扩增DNA 变性 | 第29页 |
·电泳准备 | 第29-30页 |
·扩增产物的电泳 | 第30页 |
·扩增产物的银染检测——聚丙烯酰胺凝胶NaOH 染色方法 | 第30-31页 |
·SSR 的反应程序 | 第31-32页 |
·PCR 反应体系 | 第31页 |
·PCR 反应程序 | 第31-32页 |
·扩增产物检测 | 第32页 |
·SSR 分子标记数据的收集 | 第32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32-38页 |
·恢复基因 Rf4SSR 标记连锁分析 | 第32-33页 |
·恢复基因RF4 AFLP 连锁标记的筛选 | 第33-35页 |
·AFLP 反应程序中的模板DNA 质量的检测 | 第33页 |
·基因组DNA 的双酶切 | 第33页 |
·双酶切产物与接头的连接及预扩增 | 第33-34页 |
·选择性扩增 | 第34-35页 |
·恢复基因RF4 连锁标记的开发 | 第35-38页 |
·BAC-SSR 标记的开发 | 第36-37页 |
·插入缺失内含子长度多态性分子标记的开发 | 第37页 |
·利用开发的分子标记检测交换单株及精细定位 | 第37-38页 |
5 讨论 | 第38-41页 |
·近等基因系和BSA 分群在基因图位克隆中的应用 | 第38-39页 |
·分子标记在基因定位中的应用 | 第39-40页 |
·玉米CMS 雄性不育育性恢复基因的定位及克隆 | 第40页 |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50页 |
ABSTRACT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