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风格论新探--以“论文叙笔”为中心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绪论 | 第10-14页 |
第一章 文体风格与《定势》 | 第14-42页 |
第一节 章、表、奏、议与“典雅”之势 | 第14-18页 |
第二节 赋、颂、歌、诗与“清丽”之势 | 第18-24页 |
第三节 符、檄、书、移与“明断”之势 | 第24-28页 |
第四节 史、论、序、注与“核要”之势 | 第28-33页 |
第五节 箴、铭、碑、诔与“弘深”之势 | 第33-39页 |
第六节 连珠、七辞与“巧艳”之势 | 第39-42页 |
第二章 作家风格与《体性》 | 第42-88页 |
第一节 贾谊:文洁而体清 | 第42-46页 |
第二节 司马相如:理侈而辞溢 | 第46-50页 |
第三节 扬雄:志隐而味深 | 第50-55页 |
第四节 刘向:趣昭而事博 | 第55-57页 |
第五节 班固:裁密而思靡 | 第57-60页 |
第六节 张衡:虑周而藻密 | 第60-64页 |
第七节 王粲:颖出而才果 | 第64-68页 |
第八节 刘桢:言壮而情骇 | 第68-71页 |
第九节 阮籍:响逸而调远 | 第71-75页 |
第十节 嵇康:兴高而采烈 | 第75-80页 |
第十一节 潘岳:锋发而韵流 | 第80-83页 |
第十二节 陆机:情繁而辞隐 | 第83-88页 |
第三章 时代风格与《时序》 | 第88-121页 |
第一节 三代:“温柔敦厚”之风 | 第88-91页 |
第二节 战国:“纵横”之风 | 第91-95页 |
第三节 两汉:“儒雅”之风 | 第95-101页 |
第四节 建安:“慷慨”之风 | 第101-107页 |
第五节 正始:“轻澹”之风 | 第107-110页 |
第六节 西晋:“绮靡”之风 | 第110-116页 |
第七节 东晋:“夷泰”之风 | 第116-121页 |
结语 | 第121-124页 |
参考文献 | 第124-130页 |
《文心雕龙》著作 | 第124-125页 |
其它典籍 | 第125-127页 |
参考论文 | 第127-130页 |
后记 | 第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