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 ·课题的背景 | 第10-11页 |
| ·课题的目的意义 | 第11-12页 |
| ·冷弯薄壁型钢柱的研究现状及方法 | 第12-14页 |
| ·国外关于冷弯薄壁型钢柱正截面承载力的研究现状及方法 | 第12-13页 |
| ·国内关于冷弯薄壁型钢柱正截面承载力的研究现状及方法 | 第13-14页 |
| ·本文研究的方法及内容 | 第14-16页 |
| ·研究方法和手段 | 第14页 |
| ·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冷弯薄壁型钢柱的破坏模式和计算理论 | 第16-33页 |
| ·冷弯薄壁型钢轴心受压柱的计算理论 | 第16-17页 |
| ·中国规范《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 50018-2002方法确定 | 第16页 |
| ·美国规范《冷弯型钢钢结构构件设计规范》AISI 96方法确定 | 第16-17页 |
| ·冷弯薄壁型钢柱轴心受压的屈曲模式及判断 | 第17-26页 |
| ·稳定的概念及判断准则 | 第19-20页 |
| ·局部稳定理论 | 第20-23页 |
| ·整体稳定理论 | 第23-26页 |
| ·冷弯薄壁构件中受压板件的有效宽度理论 | 第26-33页 |
| ·有效宽度的概念 | 第26-28页 |
|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 50018-2002关于板件有效宽厚比的计算 | 第28-31页 |
| ·中间加劲板件 | 第31-33页 |
| 第三章 冷弯薄壁型钢组合方管柱的 ANSYS建模 | 第33-46页 |
| ·冷弯薄壁型钢组合方管柱的有限元建模方法 | 第33-40页 |
| ·冷弯薄壁型钢组合方管柱 ANSYS建模屈曲类型分析 | 第37-38页 |
| ·ANSYS有限元建模 | 第38-40页 |
| ·冷弯薄壁型钢组合方管的轴心受压承载力的有限元分析 | 第40-45页 |
| ·ANSYS结果与欧拉公式计算结果的比较 | 第41-43页 |
| ·其他约边界条件的ANSYS的分析结果 | 第43页 |
| ·壁厚对冷弯薄壁型钢组合方管柱极限承载力的影响 | 第43-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第四章 初始缺陷对冷弯薄壁型钢组合方管柱极限承载力的影响 | 第46-56页 |
| ·初始缺限的影响及研究现状 | 第46-47页 |
| ·对初始缺陷的有限元建模方法 | 第47-48页 |
| ·有限元模拟结果的分析 | 第48-55页 |
| ·初弯曲对冷弯薄壁型钢组合方管柱的极限承载力的影响 | 第48-50页 |
| ·负公差对冷弯薄壁型钢组合方管柱的极限承载力的影响 | 第50-52页 |
| ·负公差和初弯曲同时存在时对冷弯薄壁型钢组合方管柱极限承载力的影响 | 第52-54页 |
| ·负公差和初弯曲同时存在时对冷弯薄壁C型钢柱极限承载力的影响 | 第54-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第五章 其他影响因素对冷弯薄壁型钢柱极限承载力的影响 | 第56-73页 |
| ·加劲板的稳定承载力研究现状 | 第56-57页 |
| ·有限元模拟分析 | 第57-60页 |
| ·截面加劲对柱的屈曲承载力的影响 | 第60-70页 |
| ·截面加劲对开口截面柱的屈曲承载力的影响 | 第60-65页 |
| ·截面加劲对较大宽厚比截面柱的屈曲承载力的影响 | 第65-70页 |
| ·宽厚比对冷弯薄壁型钢组合方管柱稳定性的影响 | 第70-71页 |
|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第73-76页 |
| ·结论 | 第73-75页 |
| ·展望 | 第75-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 致谢 | 第79-8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