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7页 |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8-11页 |
·国内外风电发展概况 | 第9-10页 |
·风电接入电网的电压稳定性问题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潮流计算中风电场节点的处理方法 | 第11-13页 |
·含风电电力系统静态电压稳定性的分析方法 | 第13-14页 |
·含风电电力系统暂态电压稳定性的分析方法 | 第14页 |
·动态无功补偿设备对含风电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的影响 | 第14-15页 |
·对风力发电机组的低电压穿越能力的探讨 | 第15-16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6-17页 |
第二章 风电场的数学模型 | 第17-33页 |
·风速模型 | 第17-18页 |
·风力机模型 | 第18-21页 |
·叶片 | 第18-19页 |
·桨距控制模型 | 第19-20页 |
·风力机传动部分模型 | 第20-21页 |
·普通异步发电机模型 | 第21-25页 |
·普通异步发电机静态模型 | 第21-24页 |
·普通异步发电机暂态模型 | 第24-25页 |
·双馈感应发电机模型 | 第25-30页 |
·双馈感应发电机静态模型 | 第26-29页 |
·双馈感应发电机暂态模型 | 第29-30页 |
·基于普通异步机的恒速风电机组模型 | 第30-31页 |
·基于双馈感应电机的变速风电机组模型 | 第31-33页 |
第三章 风电接入对新疆局部电网静态电压稳定性的影响 | 第33-46页 |
·风电场对接入电网电压水平的影响分析 | 第33-36页 |
·异步机风电场对接入电网电压水平的影响 | 第35页 |
·基于双馈感应电机的变速风电机组构成风电场的对接入电网电压水平的影响 | 第35-36页 |
·风电系统的静态电压稳定性分析方法 | 第36-37页 |
·P-V 曲线法 | 第36页 |
·V-Q 曲线法 | 第36-37页 |
·实际电网仿真研究 | 第37-46页 |
·研究系统简介 | 第37-38页 |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38-44页 |
·不同风电机组构成的风电场接入比较 | 第44-46页 |
第四章 风电接入对新疆局部电网暂态电压稳定性的影响 | 第46-55页 |
·恒速风电机组暂态电压稳定 | 第46-49页 |
·异步发电机的暂态电压稳定性分析 | 第46-49页 |
·变速风电机组暂态电压稳定 | 第49-51页 |
·转子侧变频器暂态电压控制模型 | 第49-50页 |
·变速风电机组桨距角控制模型 | 第50-51页 |
·实际电网仿真研究 | 第51-55页 |
·研究系统简介 | 第51页 |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51-55页 |
第五章 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对含风电系统暂态电压稳定性的影响 | 第55-61页 |
·动态无功补偿设备(SVC、STATCOM)的模型 | 第55-59页 |
·SVC 的模型 | 第55-57页 |
·STATCOM 的模型 | 第57-59页 |
·实际电网仿真研究 | 第59-61页 |
·研究系统简介 | 第59页 |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59-61页 |
第六章 风电场低电压穿越能力的探讨 | 第61-65页 |
·基于普通异步发电机的恒速风电机组的LVRT 实现方法探讨 | 第62页 |
·基于双馈感应发电机的变速风电机组的LVRT 实现方法探讨 | 第62-65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