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2页 |
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8页 |
2 研究概况 | 第8-10页 |
3 本文结构与主要内容 | 第10-11页 |
4 研究方法、创新与不足 | 第11-12页 |
第一章: 邓小平青年工作思想的发展脉络及其形成条件 | 第12-26页 |
·萌芽与初步形成阶段(1919-1927年) | 第12-16页 |
·“五四”运动的洗礼 | 第12-13页 |
·留法岁月 | 第13-14页 |
·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及其青年工作的开始 | 第14-16页 |
·形成与成熟时期(1927-1965年) | 第16-22页 |
·西北锤炼 | 第16-17页 |
·开创征兵工作的新局面 | 第17-18页 |
·青年宣传工作经常化 | 第18-22页 |
·进一步发展时期(70年代中期以后) | 第22-26页 |
第二章: 邓小平青年工作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26-48页 |
·坚持党对青年工作的领导 | 第26-30页 |
·大力发展青年教育事业 | 第30-36页 |
·大力加强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 第36-42页 |
·大力培养和提拔青年干部 | 第42-48页 |
第三章: 邓小平青年工作思想的基本特征 | 第48-54页 |
·科学性 | 第48-49页 |
·战略性 | 第49-50页 |
·务实性 | 第50-51页 |
·时代性 | 第51-53页 |
·创造性 | 第53-54页 |
第四章: 邓小平青年工作思想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 第54-61页 |
·理论价值 | 第54-57页 |
·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青年工作思想 | 第54-56页 |
·勇于探索、开拓创新,丰富和发展了党的青年工作思想理论 | 第56-57页 |
·现实意义 | 第57-61页 |
结语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附录 | 第66-68页 |
后记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