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导论 | 第9-14页 |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0-12页 |
·研究目标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2章 科学技术普及概述 | 第14-22页 |
·科学技术普及的内涵 | 第14-16页 |
·科学技术普及实施的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 第16-17页 |
·终身教育理念 | 第17-18页 |
·STS教育理论 | 第18-19页 |
·科学技术普及的发展历程 | 第19-22页 |
第3章 我国当代科学技术普及实施的目标与现实障碍 | 第22-27页 |
·科学技术普及实施的目标 | 第22-24页 |
·科学技术普及实施的现实障碍 | 第24-27页 |
·科学技术普及的认识偏差 | 第24页 |
·科学技术普及的内容局限 | 第24-25页 |
·科学技术普及的主体分散 | 第25页 |
·科学技术普及的方式单一 | 第25-26页 |
·科学技术普及的理论研究滞后 | 第26-27页 |
第4章 科学技术普及实施的原则与模式建构 | 第27-31页 |
·科学技术普及的实施原则 | 第27-28页 |
·整体性原则 | 第27页 |
·有效性原则 | 第27-28页 |
·适应性原则 | 第28页 |
·科学技术普及实施的模式建构 | 第28-31页 |
·科学技术普及的教育模式 | 第28-29页 |
·科学技术普及的示范模式 | 第29页 |
·科学技术普及的服务模式 | 第29页 |
·科学技术普及的学习模式 | 第29-31页 |
第5章 科学技术普及的实施的具体策略 | 第31-43页 |
·主体层面:强化科学技术普及各主体的作用 | 第31-35页 |
·明确不同主体科学技术普及的职责 | 第31-33页 |
·强化科学技术普及主体的联动机制 | 第33-35页 |
·受体层面:突出特殊群体的科学技术普及的受众地位 | 第35-36页 |
·强化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受众的地位 | 第35页 |
·关注农民在科学技术普及受众中的地位 | 第35-36页 |
·介体层面:发挥大众传媒与科普场馆等介体在科学技术普及中的作用 | 第36-41页 |
·发挥大众传媒在科学技术普及中的作用 | 第36-39页 |
·发挥科普场馆在科学技术普及中的作用 | 第39-41页 |
·搭建科学技术普及的平台 | 第41-43页 |
·家庭平台 | 第41页 |
·学校平台 | 第41-42页 |
·社区平台 | 第42-43页 |
第6章 结束语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经历和科研成果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