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山县城区排水系统规划方案的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前言 | 第9-18页 |
·稷山县概况 | 第9页 |
·自然条件 | 第9-10页 |
·地理位置 | 第9页 |
·气候气象 | 第9-10页 |
·地形地貌 | 第10页 |
·工程地质 | 第10页 |
·水文 | 第10页 |
·项目背景 | 第10-12页 |
·规划范围和年限 | 第10-11页 |
·规划依据 | 第11页 |
·相关规划和简介 | 第11页 |
·指导思想 | 第11页 |
·基本原则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情况 | 第12-16页 |
·国外对排水系统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国内对排水系统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6页 |
·本课题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2 稷山县城区排水体制的确定 | 第18-28页 |
·排水系统现状分析 | 第18-20页 |
·排水系统现状 | 第18-19页 |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9-20页 |
·排水体制的确定 | 第20-28页 |
·排水体制的分类 | 第20-24页 |
·排水体制的选择 | 第24-28页 |
3 城区污水排水工程规划 | 第28-39页 |
·城区污水量预测 | 第28-30页 |
·预测污水量的方法 | 第28-29页 |
·两种预测方法的分析 | 第29-30页 |
·污水排水管网系统规划 | 第30-31页 |
·污水管网系统布局 | 第30页 |
·管道的设计流量 | 第30-31页 |
·污水主干管控制 | 第31页 |
·污水排水流域划分 | 第31页 |
·污水处理及设施规划 | 第31-33页 |
·污水处理厂规模 | 第31-32页 |
·污水处理厂布局及选址 | 第32页 |
·污水提升泵站 | 第32页 |
·污水处理级别 | 第32-33页 |
·合流管渠改造方案 | 第33-34页 |
·污水回用工程 | 第34-36页 |
·新型污水生物处理设施 | 第36-39页 |
·复合功能的人工湿地 | 第36-37页 |
·稳定塘处理技术 | 第37-39页 |
4 城区雨水综合利用工程 | 第39-53页 |
·雨水综合利用的作用 | 第39-40页 |
·雨水综合利用方式 | 第40页 |
·雨水入渗系统 | 第40-43页 |
·雨水渗透的功能与方法 | 第40-41页 |
·雨水渗透的设施 | 第41-43页 |
·分散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 第43-45页 |
·屋面雨水利用 | 第43-45页 |
·地面雨水利用 | 第45页 |
·雨水调蓄利用系统 | 第45-48页 |
·雨水调蓄利用的必要性 | 第45-46页 |
·雨水径流传输技术 | 第46页 |
·雨水调蓄利用设施 | 第46-48页 |
·雨水综合利用设施规划 | 第48-51页 |
·雨水利用的水质控制 | 第51-53页 |
·影响雨水质量原因 | 第51页 |
·控制雨水水质措施 | 第51-53页 |
5 城区排水系统工程建设规划 | 第53-57页 |
·排水系统规划方案的确定 | 第53-54页 |
·排水系统规划方案 | 第53-54页 |
·规划方案的可行性 | 第54页 |
·工程项目投资估算 | 第54-56页 |
·工程近远期建设规划 | 第56-57页 |
·近期建设规划 | 第56页 |
·远期建设规划 | 第56-57页 |
6 稷山县节水工程投资综合效益评价 | 第57-60页 |
·节水工程效益分析的特点 | 第57页 |
·环境效益 | 第57-58页 |
·经济效益 | 第58页 |
·社会效益 | 第58-60页 |
7 结论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5-66页 |
附录1 稷山县城排水现状图 | 第66-67页 |
附录2 稷山县城区污水管网规划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