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佩尔的“信息域”理论及其方法论意义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绪论 | 第9-14页 |
(一) 问题的产生 | 第9-10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三) 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创新点 | 第11-14页 |
一、“信息域”理论思想的实质 | 第14-23页 |
(一) “信息域”理论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 第14-16页 |
1、逻辑实证主义和历史主义的发展 | 第14-15页 |
2、“信息域”理论产生的原因 | 第15-16页 |
(二) “信息域”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特征 | 第16-19页 |
1、“信息域”是科学研究的对象 | 第16-17页 |
2、信息项及其客观性 | 第17页 |
3、“信息域”发展的过程与问题解决的过程 | 第17-18页 |
4、理论与事实 | 第18-19页 |
5、“信息域”的基本特征 | 第19页 |
(三) “信息域”理论的实在论本质 | 第19-20页 |
(四) “信息域”理论基础上的真理论 | 第20-23页 |
二、“信息域”理论的方法论特征 | 第23-35页 |
(一) “信息域”理论方法论的背景 | 第23-26页 |
1、对逻辑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批判 | 第23-25页 |
2、对历史主义方法论的批判 | 第25-26页 |
(二) “信息域”理论的方法论 | 第26-32页 |
1、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原则 | 第27-28页 |
2、观察与理论双向渗透的原则 | 第28-30页 |
3、具体怀疑的原则 | 第30-32页 |
(三) “信息域”理论的方法论特征 | 第32-35页 |
1、科学认识的客体复杂性 | 第32页 |
2、科学认识的主体局限性 | 第32-33页 |
3、认识逻辑的不完备性 | 第33-35页 |
三、对“信息域”理论的评析 | 第35-38页 |
(一) “信息域”理论的意义 | 第35-36页 |
(二) “信息域”理论的局限性 | 第36-38页 |
1、“信息域”理论局限性的原因 | 第36页 |
2、“信息域”理论局限性的表现 | 第36-38页 |
四、“信息域”理论的科学研究价值 | 第38-41页 |
(一) 科学研究中需要开放的理性 | 第38-39页 |
(二) 科学研究中需要合理的实践 | 第39-41页 |
五、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