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褐飞虱抗性监测及综合治理技术应用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2页 |
| 1 褐飞虱在中国的发生危害 | 第9-10页 |
| 2 褐飞虱的抗药性及影响 | 第10-15页 |
| ·化学防治褐飞虱的常用农药和历史回顾 | 第10-11页 |
| ·褐飞虱抗药性的发生与现状 | 第11-15页 |
| ·褐飞虱对有机氯类杀虫剂的抗性 | 第11页 |
| ·褐飞虱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抗性 | 第11-12页 |
| ·褐飞虱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抗性 | 第12-13页 |
| ·褐飞虱对噻嗪酮的抗性 | 第13-14页 |
| ·褐飞虱对吡虫啉的抗性 | 第14-15页 |
| 3 褐飞虱的再猖撅研究 | 第15-17页 |
| ·再猖撅的概念 | 第15-16页 |
| ·诱导褐飞虱再猖撅的农药 | 第16页 |
| ·褐飞虱再猖撅的调控 | 第16-17页 |
| 4 褐飞虱的抗药性机理 | 第17-18页 |
| ·表皮穿逶速率下降 | 第17页 |
| ·代谢抗性 | 第17-18页 |
| ·靶标敏感性降低 | 第18页 |
| 5 抗性褐飞虱的综合治理 | 第18-21页 |
| ·农业防治 | 第19页 |
| ·生物防治 | 第19-20页 |
| ·化学防治 | 第20-21页 |
| 6 开展抗性治理的目的和意义 | 第21-22页 |
| 第二章 褐飞虱对吡虫啉噻嗪酮的抗性测定 | 第22-27页 |
| 1 褐飞虱对吡虫啉噻嗪酮的室内毒力测定 | 第22-23页 |
| ·供试昆虫 | 第22页 |
| ·供试药剂 | 第22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2页 |
| ·毒力测定方法 | 第22页 |
| ·试虫点滴方法 | 第22页 |
| ·毒力测定后的结果评价 | 第22-23页 |
| 2 褐飞虱的田间抗性监测 | 第23-24页 |
| ·供试药剂及来源 | 第23页 |
| ·试验田基本情况 | 第23页 |
| ·试验设计 | 第23页 |
| ·施药时期、次数和方法 | 第23-24页 |
| ·试验调查方法 | 第24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4-27页 |
| ·褐飞虱种群对吡虫啉抗性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 第24-25页 |
| ·褐飞虱种群对吡虫啉的田间抗性监测结果 | 第25-27页 |
| 第三章 几种防治褐飞虱农药的田间效果评价 | 第27-32页 |
| 1 试验材料及方法 | 第27-29页 |
| ·供试药剂及来源 | 第27页 |
| ·试验一(2006年) | 第27页 |
| ·试验二(2007年) | 第27页 |
| ·试验田基本情况 | 第27-28页 |
| ·试验设计 | 第28页 |
| ·试验一 | 第28页 |
| ·试验二 | 第28页 |
| ·施药时期、次数和方法 | 第28-29页 |
| ·施药期间气象情况 | 第29页 |
| ·试验调查方法 | 第29页 |
| ·药效计算方法 | 第29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9-32页 |
| ·试验一结果分析 | 第29-30页 |
| ·试验二结果分析 | 第30-32页 |
|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2-34页 |
| 参考文献 | 第34-38页 |
| 附表 1 气象表(2006) | 第38页 |
| 附表 2 试验期间气象资料表(2007) | 第38-39页 |
| 附表 3 几种药剂防治稻飞虱试验结果表 | 第39-40页 |
| 附表 4 几种药剂对黑肩绿盲蝽的影响 | 第40-41页 |
| 附表 5 几种药剂防治稻飞虱效果 | 第41-44页 |
| 致谢 | 第44-45页 |
| 个人简历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