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风险防范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插图索引 | 第12-13页 |
| 附表索引 | 第13-14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4-23页 |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4-15页 |
| ·选题背景 | 第14页 |
| ·实践意义 | 第14-15页 |
| ·文献综述 | 第15-20页 |
|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6-19页 |
|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9-20页 |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0-22页 |
| ·企业集团 | 第20-21页 |
| ·集团客户 | 第21页 |
| ·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 | 第21-22页 |
| ·关联交易和关联方 | 第22页 |
| ·本文的研究方法及基本思路 | 第22-23页 |
| 第2章 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风险防范理论基础 | 第23-31页 |
| ·资本结构理论与银行资产组合风险 | 第23-25页 |
| ·成本劣加性理论与经营成本上升风险 | 第25-26页 |
| ·外部性理论与外部性风险 | 第26-28页 |
| ·信息不对称理论与道德风险 | 第28-31页 |
| 第3章 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特征与风险成因 | 第31-42页 |
| ·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特征 | 第31-38页 |
| ·偏离主业盲目扩张 | 第33页 |
| ·多头授信过度融资 | 第33-35页 |
| ·相互担保连环套贷 | 第35-36页 |
| ·关联交易长期占款 | 第36-37页 |
| ·道德缺失违规操作 | 第37-38页 |
| ·财务造假恶意骗贷 | 第38页 |
| ·集团客户授信风险产生的原因 | 第38-42页 |
| ·企业经营行为因素 | 第38-39页 |
| ·银行信贷管理缺陷 | 第39-42页 |
| 第4章 商业银行典型集团客户授信风险微观解剖 | 第42-68页 |
| ·典型集团客户的选取 | 第42-59页 |
| ·德隆集团的基本情况 | 第42-43页 |
| ·庞大的投资体系 | 第43-49页 |
| ·德隆的资金来源及运作模式 | 第49-52页 |
| ·德隆军团的资金链情况 | 第52-56页 |
| ·德隆资金危机产生的根源 | 第56-59页 |
| ·典型集团客户授信风险剖析 | 第59-62页 |
| ·典型集团客户授信风险呈现的规律性 | 第62-64页 |
| ·多头授信与过度授信情况普遍 | 第62-63页 |
| ·对关联企业贷款过于集中 | 第63页 |
| ·对复杂的关联关系鉴别不力 | 第63页 |
| ·信贷资金的统借统还 | 第63-64页 |
| ·变相悬空银行债权 | 第64页 |
| ·集团客户授信运行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 第64-68页 |
| ·容易产生资产扩张冲动和过度授信问题 | 第64页 |
| ·集团客户授信管理体系存在薄弱之处 | 第64-65页 |
| ·贷后管理相对薄弱 | 第65页 |
| ·对民营企业授信政策需要明确 | 第65-66页 |
| ·不能清醒认识上市公司内在素质 | 第66页 |
| ·容易出现“过度授信”现象 | 第66-68页 |
| 第5章 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风险防范的着力点 | 第68-82页 |
| ·规范集团客户授信程序 | 第68-76页 |
| ·严格准入 | 第68-73页 |
| ·准确调查 | 第73页 |
| ·提高信息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水平 | 第73页 |
| ·贷管并重 | 第73-75页 |
| ·健全机制 | 第75-76页 |
| ·对集团客户授信实行总量控制 | 第76-78页 |
| ·审慎评估 | 第76-77页 |
| ·加强沟通 | 第77页 |
| ·加强对集团客户综合授信风险总量控制 | 第77-78页 |
| ·着重对集团客户授信后关联交易进行监督 | 第78-79页 |
| ·了解关联方交易及其影响 | 第78页 |
| ·多方联手共同防范关联交易风险 | 第78-79页 |
| ·建立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风险内控制度 | 第79-80页 |
| ·健全商业银行综合授信制度 | 第79页 |
| ·规范关联公司担保业务 | 第79-80页 |
| ·加快培养风险管理专门人才 | 第80-82页 |
| 第6章 提高集团客户授信风险防范水平的政策建议 | 第82-88页 |
| ·完善我国集团企业立法 | 第82页 |
| ·建立集团客户授信风险预警系统 | 第82-84页 |
| ·与客户品质有关的信号 | 第83页 |
| ·客户在银行账户变化的信号 | 第83页 |
| ·客户管理层变化的信号 | 第83页 |
| ·运营环境变化的信号 | 第83页 |
| ·状况变化信号 | 第83页 |
| ·履约能力信号 | 第83-84页 |
| ·其他预警信号 | 第84页 |
| ·加强集团客户授信风险外部监管 | 第84-86页 |
| ·优化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管理信用环境 | 第86-88页 |
| ·加快征信立法修订相关法规 | 第87页 |
| ·明确管理部门统一监管标准 | 第87页 |
| ·规范现有征信机构提高征信业务服务水平 | 第87-88页 |
| 结论 | 第88-90页 |
| 参考文献 | 第90-93页 |
| 致谢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