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人事管理论文

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创新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插图索引第10-11页
附表索引第11-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20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3页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3-17页
     ·国外文献综述第13-15页
     ·国内文献综述第15-17页
   ·主要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7-18页
     ·主要思路第17-18页
     ·研究方法第18页
   ·可能的创新点第18-20页
第2章 公务员激励机制概述第20-29页
   ·激励的含义及类型第20-22页
     ·激励的含义第20-21页
     ·激励的类型第21-22页
   ·公务员激励机制的含义及特点第22-23页
     ·公务员激励机制的含义第22-23页
     ·公务员激励机制的特点第23页
   ·公务员激励机制的作用第23-24页
   ·公务员激励机制的理论基础第24-29页
     ·西方人性假设理论第24-25页
     ·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论第25-26页
     ·激励理论第26-29页
第3章 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的现状第29-41页
   ·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构建的初步成效第29-31页
   ·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第31-36页
     ·公务员激励理念陈旧第31-32页
     ·公务员激励制度缺陷第32-35页
     ·公务员激励方法落后第35-36页
   ·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问题的成因第36-41页
     ·政治环境方面的制约因素第36-37页
     ·经济环境方面的制约因素第37-38页
     ·文化环境方面的制约因素第38-39页
     ·法制方面的制约因素第39-40页
     ·公务员素质方面的制约因素第40-41页
第4章 国外公务员激励机制的经验及启示第41-53页
   ·英国公务员激励机制第41-43页
     ·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第41-42页
     ·以品位分类为基础的薪酬制度第42页
     ·基于能力的晋升制度第42页
     ·全面的奖励制度第42-43页
     ·分层级的培训制度第43页
   ·美国公务员激励机制第43-45页
     ·注重实绩的考核制度第43-44页
     ·以职位分类为基础的薪酬制度第44页
     ·功绩制与考试制相结合的晋升制度第44-45页
     ·内容丰富的培训制度第45页
     ·全方位的监督机制第45页
   ·日本公务员激励机制第45-47页
     ·成绩主义的绩效考核制度第45-46页
     ·兼顾职位与品位分类的现代化薪酬制度第46页
     ·程序化的晋升制度第46页
     ·行政长官负责的分层分类培训制度第46-47页
   ·新加坡公务员激励机制第47-49页
     ·极具特色的绩效考核制度第47-48页
     ·灵活的薪酬制度第48页
     ·严格规范的晋升制度第48页
     ·规范化的培训制度第48-49页
     ·纵横交错的监督机制第49页
   ·国外公务员激励机制给予我国的启示第49-53页
     ·健全的法律法规第49-50页
     ·完善的激励制度第50-51页
     ·严密的监督机制第51-53页
第5章 创新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的对策建议第53-69页
   ·革新公务员激励理念第53-54页
     ·引入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竞争观念第53页
     ·大力倡导公共服务精神第53-54页
     ·贯彻落实公平公正理念第54页
   ·完善公务员激励制度第54-64页
     ·健全公务员绩效考核制度第54-55页
     ·公务员薪酬制度创新第55-57页
     ·优化公务员升降制度第57-59页
     ·完善公务员培训制度第59-60页
     ·构建公务员职业发展规划系统第60-61页
     ·实现公务员工作再设计第61-62页
     ·创新公务员惩奖制度第62-63页
     ·建立严密的公务员监督机制第63-64页
   ·创新公务员激励方法第64-66页
     ·运用适当的激励方法第64-65页
     ·采用灵活的激励方法第65页
     ·丰富内在性激励方法第65-66页
   ·优化公务员激励环境第66-69页
     ·优化公务员激励政治环境第66-67页
     ·优化公务员激励经济环境第67-68页
     ·优化公务员激励文化环境第68-69页
结论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4页
致谢第74-75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民间组织设立的立法完善
下一篇:长株潭地区非政府组织参与应急管理的困境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