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0页 |
第1章 中国动画电影创意的现状 | 第10-21页 |
·中国动画电影的创作轨迹 | 第10-12页 |
·萌芽时期(1926—1946) | 第10页 |
·发展时期(1947—1965) | 第10-11页 |
·低迷时期(1966—1976) | 第11页 |
·恢复时期(1977—1989) | 第11页 |
·转型时期(1990 至今) | 第11-12页 |
·中国动画电影创意的优势 | 第12-15页 |
·动画创意素材丰富多样 | 第12-14页 |
·人才济济 | 第14-15页 |
·中国动画电影创意的不足 | 第15-21页 |
·缺乏深入人心的动画品牌形象 | 第15-17页 |
·囿于传统的动画故事内容和题材 | 第17-18页 |
·没有形成独具特色的动画镜头语言 | 第18-21页 |
第2章 动画电影创意的形成 | 第21-34页 |
·动画电影创意形成的前提条件 | 第21-24页 |
·动画创作素材的积累 | 第21-22页 |
·较高的动画艺术审美能力 | 第22-23页 |
·灵活多变的动画创作思维 | 第23-24页 |
·动画电影创意的几个重要元素 | 第24-34页 |
·“情”——亲情、爱情及友情 | 第25-27页 |
·“型”——动画角色造型及场景设计 | 第27-29页 |
·“声”——动画角色配音及音乐音响 | 第29-31页 |
·“色”——整体色调与个体色彩 | 第31-34页 |
第3章 如何提升动画电影的创意 | 第34-42页 |
·提升动画电影创意的方法 | 第34-38页 |
·“天马行空”——追求构思之奇 | 第34-35页 |
·“合而为一”——追求造型之新 | 第35-37页 |
·“入木三分”——追求思想之深 | 第37-38页 |
·学习海外优秀动画电影的创意 | 第38-42页 |
·美国:夸张的造型风格+好莱坞戏剧化的叙事结构 | 第38-40页 |
·日本:唯美的造型风格+对“爱”、“和平与战争”、“人与自然”等传统主题的演绎与重构 | 第40-42页 |
第4章 个案研究:贺岁档动画电影《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 | 第42-51页 |
·《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电影的创意点 | 第42-45页 |
·“生肖”角色的加入 | 第42-43页 |
·“狼”与“羊”角色的定位 | 第43-44页 |
·创作风格的诙谐幽默 | 第44-45页 |
·时代元素的巧妙运用 | 第45页 |
·《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电影的不足之处 | 第45-48页 |
·主题的单一性 | 第45-46页 |
·叙事的模式化 | 第46页 |
·动画技法的粗糙性 | 第46-48页 |
·对当下国产动画电影的一些思考 | 第48-51页 |
·合作之下的困扰 | 第48页 |
·重温经典的失落 | 第48-49页 |
·走出困境的努力 | 第49-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注释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