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焦系水性中间相沥青的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前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3页 |
·炭材料的氧化 | 第9-16页 |
·水性中间相沥青 | 第9-11页 |
·石墨插层化合物 | 第11-16页 |
·炭材料在双电层电容器方面的应用 | 第16-21页 |
·双电层电容器简介 | 第17页 |
·双电层电容器的储能原理 | 第17-18页 |
·双电层电容器的结构和特点 | 第18-20页 |
·双电层电容器的性能指标 | 第20页 |
·双电层电容器的应用 | 第20-21页 |
·课题的提出 | 第21-23页 |
第二章 水性中间相的制备及其表征方法 | 第23-33页 |
·实验原料和试剂 | 第23页 |
·化学试剂 | 第23页 |
·主要实验仪器和设备 | 第23-24页 |
·水性中间相的制备 | 第24-25页 |
·炭材料结构的表征方法 | 第25-30页 |
·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SEM) | 第25页 |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技术(TEM) | 第25-26页 |
·X射线电子衍射分析(XRD) | 第26-28页 |
·热失重分析(TGA) | 第28-29页 |
·红外光谱分析(FT-IR) | 第29页 |
·光电子能谱分析(XPS) | 第29-30页 |
·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测试(BET) | 第30页 |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30-33页 |
·恒流充放电测试 | 第30-31页 |
·循环寿命测试 | 第31页 |
·交流阻抗和循环伏安测试 | 第31-33页 |
第三章 水性中间相沥青的性质 | 第33-55页 |
·氧化石油焦的制备与表征 | 第33-35页 |
·氧化石油焦的制备 | 第33页 |
·氧化石油焦的表征 | 第33-35页 |
·碱液的制备与表征 | 第35-36页 |
·碱液的制备 | 第35页 |
·碱液的表征 | 第35-36页 |
·水性中间相沥青的性质 | 第36-38页 |
·溶解性 | 第36-37页 |
·烧结性 | 第37-38页 |
·水性中间相沥青的表征 | 第38-44页 |
·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 | 第38-40页 |
·X射线电子衍射分析(XRD) | 第40-42页 |
·热失重分析(TGA) | 第42页 |
·光电子能谱分析(XPS) | 第42-44页 |
·水性中间相沥青的处理 | 第44-49页 |
·炭化 | 第44-45页 |
·石墨化 | 第45-48页 |
·活化 | 第48-49页 |
·活化水性中间相沥青用做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研究 | 第49-53页 |
·超级电容器的组装 | 第49-50页 |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50-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四章 氧化石墨的制备及其炭化行为的研究 | 第55-63页 |
·氧化石墨的制备 | 第55-56页 |
·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 | 第55页 |
·原料石墨粒径对氧化石墨氧化效果的影响 | 第55-56页 |
·氧化石墨膜的制备 | 第56-57页 |
·氧化石墨的处理和表征 | 第57-60页 |
·氧化石墨的炭化 | 第57-59页 |
·氧化石墨的膨化 | 第59-60页 |
·Hummers法制备氧化炭微球 | 第60-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 第63-65页 |
·结论 | 第63页 |
·展望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