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信访困境论我国民意表达机制的完善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4页 |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0-16页 |
| ·民意与民意表达机制 | 第10-13页 |
| ·信访与信访制度 | 第13-16页 |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6-17页 |
| ·研究现状 | 第17-23页 |
| ·民意表达机制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 ·信访工作研究现状 | 第20-23页 |
| ·研究方法与基本思路 | 第23-24页 |
| 第2章 我国民意表达机制的产生与发展 | 第24-34页 |
| ·我国民意表达机制的简略沿革 | 第24-26页 |
| ·以“重民精神”为核心的民本政治文化的历史传承 | 第24页 |
| ·以“民安邦固”为实质的政治统治策略的现实探索 | 第24-26页 |
| ·我国民意表达机制的构成 | 第26-30页 |
| ·谁来表达——我国民意表达的主体 | 第26-28页 |
| ·怎样表达——我国民意表达的方式 | 第28-30页 |
| ·公民信访——我国民意表达机制的重要制度渠道之一 | 第30-34页 |
| ·信访是公民表达民意的重要渠道 | 第30-31页 |
| ·信访在表达民意过程中的发展演进 | 第31-34页 |
| 第3章 信访困境与我国民意表达机制的问题 | 第34-46页 |
| ·高位运行和低效解决并存的信访困境 | 第34-37页 |
| ·信访主体构成多元,并逐步走向集体联合 | 第34-35页 |
| ·信访内容涉及问题多,解决难度大 | 第35页 |
| ·信访形式以越级上访、集体上访为主流 | 第35-36页 |
| ·信访规模大,重复信访率高 | 第36-37页 |
| ·由信访困境反映的我国民意表达机制的问题 | 第37-41页 |
| ·民意表达机制的结构失衡、渠道萎缩、权威流失 | 第37-38页 |
| ·民意表达的主体强意愿、低效能 | 第38-40页 |
| ·民意表达机制的制度约束不足、规范性缺失 | 第40-41页 |
| ·民意表达机制外部政治生态的孕育不良 | 第41页 |
| ·我国民意表达机制危机探源 | 第41-46页 |
| ·社会经济因素 | 第42-43页 |
| ·政治体制因素 | 第43-45页 |
| ·历史文化因素 | 第45-46页 |
| 第4章 我国民意表达机制的完善 | 第46-55页 |
| ·增强民意表达主体的表达效能 | 第46-48页 |
| ·增强民众表达的物质基础 | 第46页 |
| ·增强人大代表在民意表达中的作用 | 第46-47页 |
| ·增强政党、社会团体在民意表达中的作用 | 第47-48页 |
| ·增强大众传媒在民意表达中的作用 | 第48页 |
| ·整合民意表达资源,优化表达结构,拓宽表达渠道 | 第48-51页 |
| ·完善民意表达机制的制度化建设 | 第51-52页 |
| ·培育良好的民意表达政治生态环境 | 第52-53页 |
| ·加强政府对民意表达的引导力度 | 第53-55页 |
| 结论 | 第55-56页 |
| 致谢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