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7页 |
| ·研究的问题与意义 | 第11-14页 |
| ·研究的问题 | 第11-12页 |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2-14页 |
| ·研究现状 | 第14-23页 |
| ·对社区权力结构的研究 | 第15-16页 |
| ·对中国乡村权力结构的研究 | 第16-23页 |
| ·研究的创新性 | 第23-24页 |
|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第24-27页 |
|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 ·研究思路 | 第25-27页 |
| 第2章 传统与现代:村庄权力基础 | 第27-58页 |
| ·刘村概况 | 第27-28页 |
| ·村庄历史与村庄的传统性 | 第28-43页 |
| ·村庄经济 | 第30-35页 |
| ·村级组织沿革与村干部更替 | 第35-38页 |
| ·刘村的残缺宗族——小亲族 | 第38-43页 |
| ·现代性进村:城市化与市场因素的嵌入 | 第43-58页 |
| ·私密化的生活空间 | 第43-47页 |
| ·村民的生活面向 | 第47-49页 |
| ·刘村的养老模式与家庭成员关系 | 第49-54页 |
| ·取消农业税前后的刘村 | 第54-58页 |
| 第3章 事件中的村庄权力博弈 | 第58-92页 |
| ·宅基地纠纷 | 第58-66页 |
| ·宅基地纠纷产生的村庄背景 | 第58-59页 |
| ·一起宅基地纠纷案例 | 第59-61页 |
| ·纠纷案例中的权力博弈 | 第61-64页 |
| ·刘村的宅基地纠纷因何难以解决 | 第64-66页 |
| ·资源、利益与权力:刘村的土地出租 | 第66-78页 |
| ·土地出租的背景 | 第66-69页 |
| ·征地的过程 | 第69-72页 |
| ·土地租金的分配 | 第72-74页 |
| ·刘村土地的其他经营方式 | 第74-75页 |
| ·土地出租之后 | 第75-78页 |
| ·2007年的村庄换届选举 | 第78-92页 |
| ·刘村的村两委关系 | 第78-79页 |
| ·勾心斗角的选举过程 | 第79-81页 |
| ·选举过程中的村民 | 第81-84页 |
| ·新官上任三把火:杨书记的治理策略 | 第84-88页 |
| ·当选者的困境:是作"全民代表"还是小亲族的"代言人"? | 第88-92页 |
| 第4章 村庄的多元权力结构 | 第92-115页 |
| ·国家与乡村 | 第92-97页 |
| ·乡镇政府与村庄社区 | 第97-103页 |
| ·村党支部与村民委员会 | 第103-108页 |
| ·村庄中的精英 | 第108-112页 |
| ·选举中的家族因素 | 第112-115页 |
| 第5章 结论 | 第115-117页 |
| 致谢 | 第117-118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8-12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22-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