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前言 | 第10-13页 |
一、城乡统筹和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相关理论 | 第13-22页 |
(一) 城乡统筹发展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演进 | 第13-18页 |
1. 城乡统筹理论演进 | 第13-16页 |
2. 新中国城乡统筹的实践演进 | 第16-18页 |
(二) 土地规模经济理论的相关理论 | 第18-22页 |
1. 国外土地规模经济的研究成果 | 第18-20页 |
2. 我国农地适度规模经济理论的研究成果及其提出 | 第20-22页 |
二、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 第22-29页 |
(一) 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现状 | 第22-24页 |
(二) 我国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必要性 | 第24-26页 |
1. 土地报酬递减要求农地规模化经营 | 第24-25页 |
2. 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要求规模化经营 | 第25-26页 |
3. 解放人力资源、降低农产品的成本要求规模化经营 | 第26页 |
4. 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要求农地适度规模经营 | 第26页 |
(三) 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可行性 | 第26-29页 |
1. 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保障 | 第26-27页 |
2. 工业化、城市化推动了农地适度规模经营 | 第27-28页 |
3. 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内在动力 | 第28-29页 |
三、城乡统筹是实现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必由之路 | 第29-36页 |
(一) 统筹城乡的内涵 | 第29-31页 |
1. 统筹经济资源,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增长和良性互动 | 第29-30页 |
2. 统筹政治资源,实现城乡政治文明共同发展 | 第30页 |
3. 统筹社会资源,实现城乡精神文明共同繁荣 | 第30-31页 |
(二) 我国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应解决的几个问题 | 第31-33页 |
1. 农村土地政策统一问题 | 第31页 |
2. 农村土地流转问题 | 第31-32页 |
3. 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 | 第32页 |
4. 资金来源问题 | 第32页 |
5. 农村社会保障问题 | 第32页 |
6. 产业发展问题 | 第32-33页 |
7. 农村公共服务问题 | 第33页 |
(三) 成都市用城乡统筹的方法解决农地适度规模经营问题 | 第33-36页 |
1. 成都统筹城乡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 第33-34页 |
2. 成都统筹城乡建设最新规划 | 第34-36页 |
四、成都统筹城乡背景下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实践 | 第36-49页 |
(一) 成都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创新点 | 第36-42页 |
1. 规划先行,创新管理体制 | 第36页 |
2. 多元融资,破解资金难题 | 第36-38页 |
3. 打破障碍,促进土地流转 | 第38-39页 |
4. 因地制宜,注重产业支撑 | 第39-40页 |
5. 共同参与,优选发展主体 | 第40-41页 |
6. 利益重构,维护农民权益 | 第41-42页 |
(二) 成都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模式的绩效 | 第42-45页 |
1. 广开增收渠道,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 第43页 |
2. 推动集中居住,改善农民生活质量 | 第43-44页 |
3. 发挥比较优势,形成特色产业布局 | 第44页 |
4. 壮大集体经济,增强村社服务能力 | 第44-45页 |
(三) 成都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启示 | 第45-46页 |
1. 政府与市场互动 | 第45页 |
2. 三次产业互动 | 第45-46页 |
3. 城市与农村互动 | 第46页 |
4. 三化联动 | 第46页 |
(四) 成都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存在的问题 | 第46-49页 |
1. 法制不健全,需要长效化 | 第47页 |
2. 政府参与力度较强,农民自生能力单薄 | 第47页 |
3. 前期资金需求依然较大,融资难题尚待破解 | 第47-48页 |
4. 农村人力资本较为缺乏,农民素质有待提高 | 第48-49页 |
五、城乡统筹背景下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建议 | 第49-54页 |
1. 转变政府职能,准确定位政府角色 | 第49-50页 |
2. 创新融资管理体制,拓展融资途径 | 第50页 |
3. 加强法制建设,强化服务体系 | 第50-51页 |
4. 对务农农民进行人力资源投资,引流部分到非农岗位就业 | 第51-52页 |
5. 创新流转机制,促进土地流转 | 第52页 |
6. 农地适度规模经营要把握好“度” | 第52-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研究生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