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20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7页 |
·国外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研究 | 第10-13页 |
·国内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研究 | 第13-16页 |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6-17页 |
·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 | 第17页 |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17-19页 |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潜力标准与分级 | 第20-27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0-22页 |
·农村居民点的概念 | 第20页 |
·土地整理的概念 | 第20-21页 |
·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概念 | 第21-22页 |
·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潜力的概念 | 第22页 |
·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相关法律规定 | 第22-23页 |
·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潜力的基本理论 | 第23-25页 |
·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潜力的内涵 | 第23-24页 |
·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潜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4-25页 |
·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潜力标准确定与潜力分级 | 第25-27页 |
·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潜力构成 | 第25页 |
·农村居民点用地标准确定 | 第25-26页 |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分级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凤翔县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现状、问题及成因 | 第27-40页 |
·概况 | 第27-29页 |
·自然条件 | 第27-28页 |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 第28页 |
·村庄概况 | 第28-29页 |
·土地利用变化的数量分析 | 第29-30页 |
·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特征 | 第30-33页 |
·农村居民点的规模特征 | 第33-34页 |
·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 第34-37页 |
·用地超标 | 第34-36页 |
·村庄布局分散、土地集约度低 | 第36页 |
·农村居民点规划不执行、无序建设现象较为普遍 | 第36-37页 |
·“空心户”造成土地资源浪费严重 | 第37页 |
·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37-40页 |
·现行土地政策问题 | 第37-38页 |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投资责任不明确、投资不到位 | 第38页 |
·政府管理与监督不力 | 第38-40页 |
第四章 凤翔县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潜力分析 | 第40-49页 |
·农村居民点用地标准确定 | 第40-41页 |
·国家《镇规划标准》的确定 | 第40页 |
·《陕西省农村村庄建设规范导则(试行)》的标准 | 第40-41页 |
·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潜力计算 | 第41-43页 |
·按照《镇规划标准》进行土地整理潜力计算 | 第41-42页 |
·按照《陕西省农村村庄建设规范导则(试行)》的标准进行土地整理潜力计算 | 第42-43页 |
·潜力分级及潜力系数确定 | 第43-47页 |
·潜力分级确定 | 第43-44页 |
·潜力系数确定 | 第44-47页 |
·可行性分析 | 第47-49页 |
·地处平原、耕地充足是凤翔县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前提 | 第47页 |
·城镇化的推进是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推动力 | 第47-48页 |
·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提供了资金支持 | 第48-49页 |
第五章 凤翔县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实施的对策及建议 | 第49-55页 |
·改进农村涉地规划的编制 | 第49页 |
·构建有利于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政策 | 第49-50页 |
·调整经营承包地政策 | 第49页 |
·完善宅基地政策 | 第49-50页 |
·整理居住用地政策 | 第50页 |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 | 第50-51页 |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对农民的科学引导和扶持 | 第50页 |
·制定鼓励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优惠政策 | 第50-51页 |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构建经济约束与激励机制 | 第51页 |
·用地潜力挖掘、推进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 | 第51-53页 |
·严格控制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规模 | 第51-52页 |
·通过村庄迁建合并,实现土地有效利用 | 第52-53页 |
·建立多元资金投入机制,解决农村居民点整理过程中资金缺乏问题 | 第53页 |
·提高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过程中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 第53-55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附录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