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概念界定 | 第13-15页 |
·公共事业和公共事业管理 | 第13-14页 |
·相关概念:事业单位、公共服务 | 第14-15页 |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5-19页 |
·国外研究情况 | 第15-18页 |
·国内研究情况 | 第18-19页 |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 第19-22页 |
第二章 政府公共事业管理职能的理论基础 | 第22-34页 |
·政府治理理论 | 第22-25页 |
·政治学视角:公共性 | 第22-24页 |
·经济学视角:有效性 | 第24-25页 |
·公共物品理论 | 第25-29页 |
·公共物品的概念及特征 | 第25-27页 |
·公共物品的分类及供给模式 | 第27-29页 |
·政府规制理论 | 第29-34页 |
·政府规制的概念和理论 | 第30-32页 |
·政府规制措施 | 第32-34页 |
第三章 关系和限度:政府公共事业管理职能 | 第34-50页 |
·公共事业的分类及其供给模式 | 第34-41页 |
·公共事业的分类 | 第34-36页 |
·政府机制、市场机制和事业组织机制的比较 | 第36-40页 |
·公共事业供给机制的选择 | 第40-41页 |
·政府公共事业管理职能的定位 | 第41-45页 |
·政府公共事业管理职能界定 | 第41-43页 |
·政府:供给者职能 | 第43-44页 |
·政府:管理者职能 | 第44-45页 |
·政府公共事业管理职能及限度 | 第45-50页 |
·基于纯公共物品的政府职能及限度 | 第45-46页 |
·基于俱乐部物品的政府职能及限度 | 第46-48页 |
·基于共用资源的政府职能及限度 | 第48-50页 |
第四章 中国公共事业管理的现状 | 第50-65页 |
·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改革进程 | 第50-54页 |
·传统模式:政府垄断经营 | 第50-51页 |
·市场化改革:政府逐步退位 | 第51-52页 |
·新趋势:政府回归本位 | 第52-54页 |
·政府公共事业管理职能的现实困境 | 第54-59页 |
·纯公共物品供给及管理中的缺位——以公共卫生为例 | 第54-56页 |
·俱乐部物品管理中的错位和缺位——以城市垃圾处理为例 | 第56-58页 |
·共用资源管理中的越位和缺位——以高等教育为例 | 第58-59页 |
·影响政府公共事业管理职能变革的主要因素 | 第59-65页 |
·经济发展水平 | 第59-60页 |
·制度根源 | 第60-62页 |
·思想认识根源 | 第62-65页 |
第五章 分类管理:中国公共事业管理模式选择 | 第65-79页 |
·国外公共服务管理模式的借鉴 | 第65-69页 |
·国外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及政府规制的变迁——以美国为例 | 第65-67页 |
·国外公共服务管理的强化、多元化和法制化 | 第67-68页 |
·国外公共服务管理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 第68-69页 |
·中国公共事业分类管理模式 | 第69-73页 |
·中国公共事业分类管理模式的选择 | 第69-70页 |
·分类管理模式选择的必然性 | 第70-71页 |
·公共事业分类管理的实践 | 第71-73页 |
·分类管理模式下政府公共事业管理职能 | 第73-79页 |
·分类管理模式下政府公共事业管理职能及其限度 | 第73-74页 |
·分类管理模式下政府公共事业管理职能的重塑 | 第74-75页 |
·政府公共事业管理职能转变的配套措施 | 第75-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