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度计算机网络时钟同步技术的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2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4-17页 |
·时钟同步的研究领域 | 第14-15页 |
·逻辑时钟和物理时钟 | 第15-16页 |
·同步时钟方案 | 第16-17页 |
·相关领域的历史、现状和前沿发展情况 | 第17-19页 |
·课题的难点和创新点 | 第19-20页 |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 第20页 |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页 |
·论文的组织 | 第20页 |
·本章小结 | 第20-22页 |
第二章 时钟同步系统模型 | 第22-28页 |
·系统时钟 | 第22页 |
·外部参考源 | 第22-24页 |
·常用参考源 | 第22-24页 |
·参考源信息采集方式 | 第24页 |
·时钟模型 | 第24-26页 |
·UTC时间模型 | 第24-25页 |
·计算机晶振模型 | 第25-26页 |
·同步模型 | 第26-27页 |
·内部时钟同步模型 | 第26页 |
·外部时钟同步模型 | 第26-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同步机制与原理 | 第28-38页 |
·同步原理及过程 | 第28-29页 |
·时钟同步方法分类 | 第29-31页 |
·物理时钟同步方法 | 第29-30页 |
·逻辑时钟同步方法 | 第30-31页 |
·时钟信息传递原理 | 第31-34页 |
·单向广播同步 | 第31-32页 |
·双向成对同步 | 第32-33页 |
·混合同步方式 | 第33-34页 |
·时钟同步工作模式 | 第34-36页 |
·客户端/服务器模式 | 第34页 |
·对等体模式 | 第34-35页 |
·广播/组播模式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四章 网络时间协议 | 第38-50页 |
·协议的由来和发展 | 第38-39页 |
·NTP分层结构 | 第39-40页 |
·NTP的运行模式 | 第40-43页 |
·NTP实现模型 | 第40-41页 |
·NTP工作模式与传输模型 | 第41-42页 |
·NTP的体系结构 | 第42-43页 |
·NTP的报文格式及意义 | 第43-45页 |
·NTP的算法概要 | 第45-48页 |
·数据过滤 | 第45-46页 |
·时钟选择 | 第46-47页 |
·时钟合并 | 第47页 |
·时钟校正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五章 时钟服务器安装配置 | 第50-56页 |
·外部参考源配置与数据采集 | 第50-54页 |
·GPS设备的搭建 | 第50-52页 |
·GN-80协议介绍 | 第52-54页 |
·NTP服务器程序的安装配置 | 第54-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六章 同步算法的研究与设计 | 第56-70页 |
·NTP算法研究 | 第56-60页 |
·同步算法设计 | 第60-61页 |
·数据处理 | 第61-65页 |
·数据采集与过滤 | 第61-63页 |
·数据拟合 | 第63页 |
·数据预测 | 第63-64页 |
·频率补偿 | 第64-65页 |
·仿真实验和评估 | 第65-69页 |
·理论仿真 | 第65-66页 |
·实际采集 | 第66-68页 |
·补偿效果 | 第68-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76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6-78页 |
作者及导师简介 | 第78-79页 |
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