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传感器网络入侵检测与定位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无线传感器网络入侵检测与定位技术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无线传感器网络入侵检测技术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无线传感器网络自定位与入侵定位技术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论文大纲 | 第14-17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结构安排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入侵检测与定位问题 | 第17-25页 |
·入侵检测技术基本原理 | 第17-18页 |
·无线传感器网络入侵分析 | 第18-21页 |
·物理层入侵 | 第18-19页 |
·链路层入侵 | 第19页 |
·网络层入侵 | 第19-21页 |
·传输层入侵 | 第21页 |
·无线传感器网络入侵定位技术的分类 | 第21-22页 |
·仅仅锁定网络地址的入侵定位 | 第21页 |
·仅对入侵进行定位 | 第21-22页 |
·基于节点定位技术的入侵定位 | 第22页 |
·技术要求与设计目标 | 第22-24页 |
·入侵检测技术要求与设计目标 | 第22-23页 |
·入侵定位技术要求与设计目标 | 第23-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入侵检测与定位总体设计 | 第25-32页 |
·无线传感器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对定位技术的需求 | 第25-26页 |
·入侵检测与定位系统总体设计思路 | 第26页 |
·入侵检测与定位系统网络体系结构设计 | 第26-30页 |
·体系结构分类与比较 | 第26-29页 |
·分级式体系结构设计 | 第29-30页 |
·体系结构具体实现步骤 | 第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四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入侵检测方案 | 第32-48页 |
·无线传感器网络入侵检测框架设计 | 第32-33页 |
·统计分析入侵异常检测方法设计 | 第33-37页 |
·入侵检测规则制定 | 第33-34页 |
·入侵分类 | 第34-35页 |
·入侵检测方法 | 第35-36页 |
·具体实现过程 | 第36-37页 |
·完整性分析引擎设计 | 第37-44页 |
·完整性认证机制 | 第38-40页 |
·单向Hash 函数选择 | 第40-41页 |
·MD5 算法简介 | 第41-43页 |
·完整性分析模块的具体实现 | 第43-44页 |
·入侵异常检测流程与入侵报告规则制定 | 第44-46页 |
·入侵异常检测流程 | 第44-45页 |
·入侵报告规则 | 第45-46页 |
·检测方案性能分析 | 第46-47页 |
·能耗分析 | 第46-47页 |
·速度分析 | 第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入侵定位方案 | 第48-57页 |
·入侵定位技术的选择 | 第48页 |
·相关背景与假定 | 第48-49页 |
·相关背景 | 第48-49页 |
·相关假定 | 第49页 |
·基于节点定位技术的入侵定位方案 | 第49-52页 |
·移动锚节点运动轨迹设计 | 第50-51页 |
·TDOA 测距 | 第51-52页 |
·三边质心定位算法 | 第52-55页 |
·对三边测量定位法的分析 | 第52页 |
·三边质心定位算法 | 第52-54页 |
·算法实现步骤 | 第54-55页 |
·定位方案性能分析 | 第55-56页 |
·能耗分析 | 第56页 |
·定位速度分析 | 第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六章 仿真分析 | 第57-75页 |
·仿真平台简介 | 第57页 |
·基于事件触发的节点数据生成与传输模型设计 | 第57-59页 |
·数据生成与传输过程特性 | 第57-58页 |
·用泊松过程模拟数据传输过程步骤 | 第58页 |
·用于传输的数据包组成 | 第58-59页 |
·统计分析入侵异常检测仿真 | 第59-66页 |
·甲类入侵仿真分析 | 第60-62页 |
·乙类入侵仿真分析 | 第62-64页 |
·丙类入侵仿真分析 | 第64-66页 |
·完整性分析入侵异常检测仿真 | 第66-67页 |
·本文入侵检测方案与现有方案比较 | 第67-68页 |
·定位算法仿真 | 第68-70页 |
·检测与定位综合试验 | 第70-74页 |
·综合试验场景设定 | 第70-71页 |
·相关假定与仿真时序 | 第71页 |
·仿真试验结果 | 第71-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七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 | 第75-77页 |
·全文工作总结 | 第75-76页 |
·未来工作展望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