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研究--基于EVA的实证分析
| 摘要 | 第1-11页 |
| ABSTRACT | 第11-13页 |
| 1 导言 | 第13-23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6页 |
| ·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6-18页 |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8-19页 |
|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9-23页 |
| ·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 ·研究框架 | 第21-22页 |
|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 2 商业银行绩效评价基础理论 | 第23-38页 |
| ·绩效与绩效评价理论 | 第23-27页 |
| ·绩效 | 第23-25页 |
| ·绩效评价的基础理论 | 第25-27页 |
| ·目标管理理论 | 第25页 |
| ·“最大”、“最小”法则 | 第25页 |
| ·权变理论 | 第25-26页 |
| ·激励理论 | 第26页 |
| ·战略管理理论 | 第26-27页 |
| ·西方商业银行绩效评价方法的演进 | 第27-28页 |
| ·成本业绩评价阶段 | 第27页 |
| ·财务业绩评价阶段 | 第27页 |
| ·业绩评价指标体系阶段 | 第27-28页 |
| ·商业银行绩效评价方法综述 | 第28-38页 |
| ·传统的财务分析法 | 第28-31页 |
| ·杜邦分析法 | 第31-32页 |
| ·美国骆驼评级体系 | 第32-33页 |
| ·平衡计分卡 | 第33-34页 |
| ·标准·普尔银行评级分析方法 | 第34-35页 |
| ·经济增加值法(EVA) | 第35-38页 |
| 3 EVA 在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中的可行性分析 | 第38-45页 |
| ·EVA 与商业银行价值创造 | 第38-40页 |
| ·绩效评估的实质 | 第38页 |
| ·EVA 与价值创造 | 第38-40页 |
| ·采用EVA 评价我国商业银行绩效的必要性 | 第40-43页 |
| ·我国商业银行价值最大化的要求 | 第40-41页 |
| ·传统银行绩效评价指标的缺陷 | 第41页 |
| ·EVA 指标用于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的优势 | 第41-42页 |
| ·EVA 的局限性 | 第42-43页 |
| ·采用EVA 评价我国商业银行绩效的可行性 | 第43-44页 |
| ·EVA 评价方法在我国应用的现状分析 | 第44-45页 |
| 4 基于 EVA 的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价实证分析 | 第45-61页 |
| ·我国商业银行EVA 的测算 | 第45-52页 |
| ·EVA 模型的确立 | 第45-48页 |
| ·EVA 相对指标的确立 | 第48页 |
| ·样本选择和 EVA 计算 | 第48-52页 |
| ·我国商业银行EVA 驱动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52-57页 |
| ·银行 EVA 驱动因素的选择与变量说明 | 第52-54页 |
| ·驱动因素的选择 | 第52-53页 |
| ·样本选取与变量说明 | 第53-54页 |
| ·实证模型的建立 | 第54-56页 |
| ·回归结果的分析 | 第56-57页 |
| ·资产管理对REVA的影响 | 第56页 |
| ·资本充足率对REVA的影响 | 第56页 |
| ·高管人均薪酬对REVA的影响 | 第56-57页 |
| ·前五家股东持股比例对REVA的影响 | 第57页 |
| ·营业费用率对REVA的影响 | 第57页 |
| ·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绩效水平的相应对策 | 第57-61页 |
| ·以 EVA 为导向提高银行经营绩效 | 第57页 |
| ·提高商业银行资产管理水平 | 第57-58页 |
| ·提高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 | 第58-59页 |
| ·提高高管人均薪酬 | 第59页 |
| ·加快金融创新 | 第59页 |
| ·分散股权集中度 | 第59-61页 |
| 5 结语 | 第61-64页 |
| ·研究所做的主要工作 | 第61页 |
| ·得出的主要结论 | 第61-62页 |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62-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
| 附录 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8-69页 |
| 附录 2 原始数据 | 第69-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