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金属结构论文--各类钢结构论文--钢管结构论文

大跨越输电塔钢管节点承载力的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30页
   ·引言第13页
   ·钢管节点的类型第13-15页
   ·管节点的适用范围第15-16页
   ·管板连接节点作用力第16页
   ·管节点的失效模式第16-17页
   ·钢管节点研究现状第17-19页
   ·钢管节点的研究方法第19-20页
   ·各国规范承载力计算公式第20-24页
   ·存在的问题第24页
   ·本文的研究背景及主要内容第24-25页
     ·本文的研究背景第24-25页
     ·本文的主要内容第25页
 参考文献第25-30页
第二章 钢管塔K型节点极限承载力的试验研究第30-64页
   ·引言第30-32页
   ·试验目的第32页
   ·试验布置方案第32-34页
   ·应变片测点布置第34-35页
     ·K1型节点应变片测点布置第34页
     ·K2型节点应变片测点布置第34-35页
   ·试验加载方案第35页
   ·试验的现场过程第35-38页
   ·试验结果分析第38-47页
     ·各测点的应力值第39-44页
     ·《建筑钢结构设计手册》简化计算方法第44-47页
   ·管板节点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第47-60页
     ·主要前处理过程第48-51页
     ·有限元计算结果第51-55页
     ·各测点应力对比曲线第55-60页
   ·本章小结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64页
第三章 管板连接节点的有限元参数分析第64-91页
   ·引言第64页
   ·计算模型第64页
   ·极限承载力的界定准则第64-65页
   ·参数设置第65-69页
   ·破坏模式第69-71页
   ·节点受力全过程分析第71-76页
     ·塑性区扩展情况第71-72页
     ·主管与节点板连接处应力和应变分析第72-74页
     ·加劲板应力分析第74-76页
   ·M-φ曲线的参数分析第76-79页
     ·a对M-φ曲线的影响第76页
     ·β对M-φ关系的影响第76-77页
     ·γ对M-φ关系的影响第77页
     ·λ对M-φ关系的影响第77-78页
     ·η对M-φ关系的影响第78-79页
   ·节点极限承载力的参数分析第79-84页
     ·a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第79-80页
     ·β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第80-81页
     ·γ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第81-82页
     ·λ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第82-83页
     ·η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第83-84页
   ·作用力相关方程第84页
   ·管板节点极限承载力公式第84-89页
     ·参数回归第84-89页
     ·回归公式与本次试验的比较第89页
   ·本章小结第89-90页
 参考文献第90-91页
第四章 K型节点承载力的理论解析法第91-102页
   ·引言第91-92页
   ·解析法概要第92-93页
   ·弹性解析第93-97页
     ·钢管承载力第93-96页
     ·接合部承载力第96-97页
   ·塑性解析第97-100页
     ·钢管承载力第97-98页
     ·接合部承载力第98-100页
   ·公式与试验结果及有限元计算结果的比较第100页
 参考文献第100-102页
第五章 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节点的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第102-130页
   ·引言第102页
   ·钢管径厚比限值第102-103页
   ·几何特征第103-104页
   ·节点试验第104-110页
     ·试验目的第104-105页
     ·试验布置方案第105页
     ·应变片测点布置第105-106页
     ·加载方案第106页
     ·试验的现场过程第106-107页
     ·试验结果分析第107-110页
   ·有限元建模第110-115页
     ·混凝土的材料模型第110-111页
     ·有限元网格划分第111页
     ·计算结果分析第111-115页
   ·节点破坏机理第115-116页
   ·规范公式第116-117页
   ·参数分析第117-127页
     ·参数选择第117-118页
     ·荷载施加与边界条件第118-119页
     ·节点极限承载力的参数分析第119-127页
     ·各参数对于节点承载力的影响效应分析第127页
   ·节点极限承载力公式第127-128页
   ·本章小结第128-129页
 参考文献第129-130页
第六章 总结第130-132页
   ·本文工作总结第130-131页
   ·本文工作的创新点第131页
   ·进一步工作的展望第131-132页
致谢第132页

论文共13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承压式合流制溢流深井淤积及清淤技术研究
下一篇:盆栽花卉缺素症及硫高效植物千日红(Gomphrena globosa L.)的营养生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