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内科论文--脏腑病证论文--心系病证论文

中医诊治胸痹心痛证学术源流探讨及文献整理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3页
引言第13-16页
第一部分 中医诊治胸痹心痛证学术源流探讨第16-33页
 一、秦汉古籍及《内经》有关论述第16-17页
  (一) 马王堆古汉墓出土帛书记载"心痛"第16页
  (二) 《内经》诸篇论述"心痛"、"真心痛"、"厥心痛""胸痹"第16-17页
 二、《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关于胸痹心痛证的论述第17-18页
 三、晋隋唐时期医家对胸痹心痛认识第18-20页
  (一) 伤心之正经为"真心痛",伤心之别络为"心痛"第18-19页
  (二) 胸痹包括心系(含心包络)、肺系等疾病第19页
  (三) "九种心痛"主要指胃脘痛第19-20页
 四、宋金元时期医家诊治胸痹心痛证的论点第20-23页
  (一) 对心痛胃痛区别认识第20-21页
  (二) 对胸痹本虚标实特点的认识第21页
  (三) 金元医家诊治胸痹心痛学说观点第21-22页
  (四) 胸痹心痛证治疗法则及药物第22-23页
 五、明清医家对胸痹心痛证诊治学术经验成熟第23-28页
  (一) 心痛与胃脘痛的诊断鉴别第23-24页
  (二) 明清医家诊治胸痹心痛证主要学术观点第24-26页
   1.心痛辨证的分类第24页
   2.八纲辨证论治心痛胸痹(痛)第24-25页
   3.叶天士诊治胸痹心痛证贡献第25-26页
   4.王清任论血瘀胸痛第26页
  (三) 真心痛救治经验的积累与总结第26-28页
 六、讨论第28-29页
  (一) 胸痹心痛与冠心病心绞痛联系第28-29页
  (二) 胸痹心痛与其它疾病的联系第29页
 参考文献第29-33页
第二部分 中医诊治胸痹心痛证文献整理研究第33-65页
 一、胸痹心痛与西医相关疾病的研究第33-34页
  (一) 冠心病第33页
  (二) 呼吸道、上消化道病变第33-34页
 二、胸痹心痛证病因病机第34-37页
  (一) 病因及诱因第34页
  (二) 发病病理机制第34-37页
   1.邪气致病第34-35页
   2.正气不足,脏腑失调第35-36页
   3.邪气与脏气失调并存第36-37页
 三、胸痹心痛的辨证论治第37-49页
  (一) 从外邪论治第37-38页
  (二) 从痰瘀论治第38-41页
   1.从痰论治第38-39页
   2.从瘀论治第39-40页
   3.从气血论治第40-41页
  (三) 从脏腑论治第41-49页
   1.心为肺之邻,冠心病从肺论治,或心肺同治第41-42页
   2.肝主疏泄藏血,冠心病从肝论治,或心肝同治第42-44页
   3.心与胆通,治心温胆,从胆论治第44页
   4.心肾相交,冠心病从肾论治第44-46页
   5.心脾相关,调脾护心,冠心病从脾胃论治第46-49页
 四、胸痹心痛证与瘀血、络病学说的研究第49-50页
  (一) 胸痹心痛与瘀血学说研究第49-50页
  (二) 胸痹心痛与络病学说研究第50页
 五、胸痹心痛的治疗第50-58页
  (一) 药物治疗及医案举隅第50-56页
   1.经方治疗及名医验案第50-52页
   2.时方治疗及名医验案第52-54页
   3.自拟方治疗及名医验案第54-56页
  (二) 其他中医疗法第56-57页
   1.针灸第56页
   2.穴位贴敷疗法第56-57页
  (三) 胸痹心痛方药研究第57-58页
 六、讨论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5页
结语第65-68页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68-69页
附图第69-75页
致谢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补肾益精法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理研究
下一篇:过敏性鼻炎中医常见证型的定量诊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