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隧道路面防水阻裂技术研究现状 | 第10页 |
·聚酯玻纤布使用及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第二章 隧道路面铺装现状及破坏状态调研 | 第13-19页 |
·隧道路面工作环境分析 | 第13-14页 |
·隧道路面铺装现状 | 第14-15页 |
·水泥混凝土路面 | 第14-15页 |
·复合式路面 | 第15页 |
·隧道路面破坏状态调研及原因分析 | 第15-18页 |
·隧道路面破坏情况现场调研 | 第15-17页 |
·隧道路面破坏类型及原因分析 | 第17-18页 |
·防水阻裂材料在隧道路面中的重要性 | 第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三章 聚酯玻纤布粘结性能研究 | 第19-37页 |
·粘层油的选择及用量确定 | 第19-25页 |
·原材料性质 | 第19-22页 |
·剪切试验 | 第22-23页 |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23-25页 |
·聚酯玻纤布粘结性能的水稳定性 | 第25-30页 |
·浸水剪切试验 | 第25-26页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26-30页 |
·聚酯玻纤布粘结性能的温度稳定性 | 第30-31页 |
·聚酯玻纤布粘结性能的耐久性 | 第31-35页 |
·剪切疲劳试验 | 第31-32页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2-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四章 聚酯玻纤布防反射裂缝力学分析 | 第37-57页 |
·隧道路面反射裂缝产生原因 | 第37页 |
·沥青层受力分析 | 第37-45页 |
·基本假定 | 第37-38页 |
·路面结构模型及参数取值 | 第38-39页 |
·聚酯玻纤布对沥青层受力的影响分析 | 第39-42页 |
·防裂材料参数对沥青层受力的影响分析 | 第42-45页 |
·防裂材料选择影响参数的灰关联熵分析 | 第45-49页 |
·灰关联熵分析法 | 第45-46页 |
·影响参数的灰熵计算 | 第46-48页 |
·关键影响参数分析 | 第48-49页 |
·基于粘结性能的防裂效果分析 | 第49-55页 |
·层间结合条件 | 第49-51页 |
·防裂材料粘结系数测定 | 第51-53页 |
·基于粘结性能的沥青层受力分析 | 第53-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五章 重庆绕城高速公路玉峰山隧道铺面实体工程修筑 | 第57-75页 |
·依托工程概况 | 第57页 |
·试验路方案 | 第57-59页 |
·原材料选择及检测 | 第59-61页 |
·聚酯玻纤布 | 第59-60页 |
·粘层油 | 第60-61页 |
·聚酯玻纤布施工 | 第61-70页 |
·施工准备 | 第61-62页 |
·施工过程 | 第62-70页 |
·施工工艺总结 | 第70-72页 |
·施工流程 | 第70-71页 |
·施工注意问题 | 第71-72页 |
·施工质量检查与验收 | 第72页 |
·经济性分析 | 第72-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第六章 试验路性能检测与评价 | 第75-100页 |
·层间粘结性能检测 | 第75-80页 |
·现场拉拔试验 | 第75-78页 |
·拉拔试验结果计算 | 第78-79页 |
·层间粘结性能分析 | 第79-80页 |
·地质雷达检测 | 第80-91页 |
·地质雷达组成和基本原理 | 第80-82页 |
·试验路雷达检测 | 第82-85页 |
·雷达检测结果分析 | 第85-91页 |
·雷达检测小结 | 第91页 |
·聚酯玻纤布长期阻裂性能评价 | 第91-98页 |
·成渝高速公路白改黑工程概况 | 第91-93页 |
·反射裂缝防治效果实地调研 | 第93-96页 |
·阻裂效果差异原因分析 | 第96-98页 |
·本章小结 | 第98-100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第100-102页 |
·研究结论及创新点 | 第100-101页 |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第101-102页 |
致谢 | 第102-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5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