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9页 |
图表目录 | 第9-12页 |
1 绪论 | 第12-24页 |
·研究的缘起 | 第12-15页 |
·论文研究课题的提出 | 第12-14页 |
·论文研究对象的确定 | 第14-15页 |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第15-18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8-20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 | 第18-19页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9-20页 |
·课题研究的方法 | 第20-22页 |
·实地调研法 | 第20页 |
·文献分析法 | 第20页 |
·比较分析法 | 第20页 |
·综合分析法 | 第20-22页 |
·课题研究的主要框架 | 第22-24页 |
2 川东传统农村民居地域特色分析 | 第24-49页 |
·川东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分析 | 第25-26页 |
·地貌特征 | 第25-26页 |
·气候特征 | 第26页 |
·川东地域文化与民居发展沿革、特征 | 第26-34页 |
·川东地域文化特征 | 第26-30页 |
·川东民居发展沿革 | 第30-34页 |
·川东传统农村民居选址、布局理念与特征 | 第34-38页 |
·聚落空间营建的理念特征 | 第35-36页 |
·依山傍水,布局灵活的特征 | 第36-37页 |
·聚落具有簇群的形态的特征 | 第37-38页 |
·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有机融合特征 | 第38页 |
·川东传统农村民居单体特征与装饰特色 | 第38-49页 |
·川东传统农村民居单体特征 | 第38-45页 |
·川东传统农村民居细节、装饰特征 | 第45-49页 |
3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川东农村新民居 | 第49-61页 |
·政策层面对新农村建设的解读 | 第49-53页 |
·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的背景和内容 | 第49-50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与内涵 | 第50-53页 |
·关于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民居建设 | 第53页 |
·新农村民居设计中的“整体思维” | 第53-55页 |
·“整体思维”阐释及其意义 | 第53-54页 |
·关于“生态”的解读 | 第54页 |
·关于“形态”的解读 | 第54-55页 |
·关于“情态”的解读 | 第55页 |
·新农村建设的类型与特点 | 第55-61页 |
·新农村建设的四种类型与特点 | 第55-58页 |
·川东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特点与思考 | 第58-61页 |
4 川东新农村民居总体布局与地域特色设计 | 第61-83页 |
·新农村民居总体布局类型分析 | 第62-69页 |
·当代农村民居聚落布局分析结合 | 第62-64页 |
·新农村建设民居总体布局类型 | 第64-65页 |
·新农村民居布局原则 | 第65-69页 |
·结合自然环境的民居总体布局地域特色设计 | 第69-74页 |
·民居总体布局对地形的适应 | 第69-73页 |
·民居总体布局对气候的适应 | 第73-74页 |
·实例分析 | 第74-83页 |
·现状扩容式——结合地方文脉的重庆长寿区四重村新农村建设 | 第74-78页 |
·以院落为单位簇群式居民点——山地乡村的小型聚居点 | 第78-79页 |
·新建集中社区型——重庆永川区胡豆坪村等新型农村社区 | 第79-83页 |
5 川东新农村民居建筑与地域特色设计 | 第83-110页 |
·新农村民居设计的原则 | 第83-85页 |
·新农村民居构成要素分析 | 第85-87页 |
·新农村民居生产性功能要素 | 第86页 |
·新农村民居生活性功能要素 | 第86-87页 |
·结合地形、气候的新农村民居地域特色设计 | 第87-92页 |
·民居单体设计对地形的适应 | 第87-92页 |
·民居单体及细部设计对气候的适应 | 第92页 |
·结合地方文脉特征的新农村民居地域特色设计 | 第92-100页 |
·新农村民居造型风格及处理手法 | 第92-99页 |
·保留建筑的整治——新农村民居风格的统一 | 第99-100页 |
·实例分析 | 第100-110页 |
·基于地域特色的改造——重庆江北鱼嘴镇双溪村新农村改造 | 第100-102页 |
·新建民居与公共设施的地域性设计——以多个新农村为例 | 第102-110页 |
6 结论 | 第110-114页 |
·新农村建设中的统筹观 | 第110-111页 |
·川东地区传统民居的发展要点 | 第111页 |
·地域特色设计的深化 | 第111-114页 |
致谢 | 第114-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18页 |
附录 | 第118-120页 |
A 乡村情况调研表 | 第118-120页 |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120页 |